福特含泪退出钦奈工厂,印度再次向美国示警:亏损四十亿美元

据印度媒体透露,美国的汽车大厂福特正在重新审视位于印度钦奈的工厂未来,估摸着不太可能会复工,倒有可能是打算撤离。这样一来,印度制造业的梦想又被狠狠打击了一次。

咱们先看看福特在印度的生产处境,其实福特在印度起步挺早的。1996年的时候,就在古吉拉特邦的萨南德和泰米尔纳德邦的钦奈建立了工厂。不过因为产品不太符合印度市场的需要,所以一直没能搞得风生水起。运营了整整25年,福特在印度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2%。从2011年到2021年,福特在印度累计亏损超过20亿美元。

福特含泪退出钦奈工厂,印度再次向美国示警:亏损四十亿美元-有驾

看来福特在钦奈的工厂大概率是没啥复工的希望啦。

于是到了2021年9月,福特印度宣布暂停萨南德工厂的运营,到了2022年又关闭了钦奈工厂。为了安置约4000名工人以及应付其他法律手续,福特公司还得再花20亿美元处理善后事宜。这样一来,印度方面从美国福特那边一共算下来赚了40亿美元。

福特含泪退出钦奈工厂,印度再次向美国示警:亏损四十亿美元-有驾

曾几何时,福特印度的工厂雇用了不少本地员工。

美国通用和哈雷戴维森等企业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也不太理想,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退出了印度的生产线,还大幅度缩减了销售规模。这主要是因为美式汽车的理念和印度消费者的需求不太对路。在那块市场上,日本铃木和韩国现代打造的低价小型车最受欢迎。

其实,美国汽车在其他地方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并不只是印度一事。在中国市场上,福特的前景也不算特别光明,之前一些曾经热销的车型,现在都已经停产了。那么,福特公司为何还坚持留在中国?原因很简单,那边还能生产卖一些利润不低的大型车,比如锐界、猛禽、蒙迪欧、致胜之类的车型。除此之外,福特还推出了一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也就是说,福特在中国市场下了不少功夫,愿意做出调整和适应。倒是这些努力,到印度就没那么多了,为什么福特不愿意对印度市场付出类似的努力呢?

福特含泪退出钦奈工厂,印度再次向美国示警:亏损四十亿美元-有驾

印度的福特工厂大门紧锁,门槛关得严严实实。

就在福特公司准备放弃钦奈工厂的消息传出时,另外一条新闻也引起了关注:印度在2025年4到9月间,苹果手机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5%。这次,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国。

看到这个消息,咱们中国人心里真是五味陈杂。很多中国手机企业曾经相信印度政府的投资承诺,纷纷在印度建立起了完整的手机供应体系。结果却自己培养出了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不光如此,印度企业还开始涉足手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要是这个过程没有太大波折,印度手机供应链实现完全国产化,指不定何时就能实现。

不过在汽车供应链这块,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想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那叫一个大,各种刁难都不少见。幸亏中国政府迅速出手,及时制止了这些企业把技术和产能转过去印度,防止了资源流失。

这样一来,要在印度搞本地化的外国车企,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基础。马斯克呢,也曾多次被印度政府邀请,去考察特斯拉在那里的销售和生产环境。不过经过了解和权衡之后,这位富豪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想法。

因此,福特考虑退出印度,和中国的产业转移政策关系可是挺大的。要知道,这里根本没有成熟的供应链,留在这儿也没啥意思,不如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那么,福特公司打算怎么搞定新能源时代的研发和生产呢?其实,福特在中国已经建了南京研发中心和上海设计中心,充分发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大的配套能力。考虑到中美关税战还悬着呢,福特公司也得考虑另外找个地方设海外研发中心,别光盯着一个地方。

据说,福特已经敲定在欧洲投入几百亿美元,计划在德国科隆搞电动车项目,还打算在英国设立零部件制造基地和高密度电池研发机构。虽然欧洲的新能源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但总比印度强多了。再说,欧洲的汽车工业本土研发实力也不一定比美国差,差不了哪去。

福特含泪退出钦奈工厂,印度再次向美国示警:亏损四十亿美元-有驾

福特也在逐步转向新能源领域,好像是想和未来能源趋势挂上钩似的。

福特这个选择对莫迪政府来说,可算是双重打击了。首先,那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就这么泡汤了,几千人的制造岗位也变得遥遥无期,相关的供应链建立更是变成了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更要命的是,福特是美国那老牌的财团,和政界关系深厚,要是还能把工厂拿回来,不就能借此修复美印关系嘛。可如今,福特大概率要放弃印度,不知道莫迪那边的“巴拉特赢学”要怎么讲得过去,面对这段尴尬的局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