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

最近几年,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聊车的时候,总会提到BBA这三个字母。

不过最近德系豪华车三强在中国市场可是遇到了麻烦,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单显示,奔驰、宝马、奥迪的营收、利润和销量全线下滑。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特别是咱们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了他们业绩报表上最刺眼的"软肋"。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先说具体数据吧,奔驰一季度全球卖了52.92万辆车,同比少了7%,在中国市场更是跌了10%,15.28万辆的交付量创了新低。宝马虽然还挂着中国豪华车销量冠军的头衔,但4月份单月交付量就下滑了17.2%,15.52万辆的成绩比去年同期少了近3万辆。奥迪的情况也不乐观,14.45万辆的销量同比跌了7%。更让这些百年车企头疼的是,利润下滑幅度比销量跌幅还大,奔驰净利润降了7.3%,宝马直接腰斩跌了26.4%,奥迪也少了14.5%。

要说这背后的原因,价格战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记得十年前,BBA的3系、A4、C级这些入门车型,落地价怎么也得30万往上。现在呢?媒体报道说这些"34C"车型的成交价已经跌到20万区间。特别是奥迪A6L,低配版都跌破30万了,逼得经销商把销售重点转向了更高端的"56E"车型。您瞧瞧现在这行情,宝马5系、奔驰E级这些曾经的高端车型,终端价都降到30万出头,奥迪A6L更是成了销量顶梁柱,4月份单月卖出1.1万辆,仅次于小米SU7。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不过价格战这把双刃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老百姓倒是得了实惠,但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厉害。更棘手的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豪华车市场原有的游戏规则。就拿最近上市的问界M8来说,起价超过35万的高端SUV,才卖了22天大定就突破7万台,这要放在以前,绝对是BBA的销量担当才能达到的水平。

说到新能源转型,这三家德系车企也是各显神通。宝马算是动作最快的,一季度全球纯电动车卖了10.95万辆,同比涨了32.4%。他们新推出的"新世代"车型更是一绝,搭配800V高压平台和特制的大圆柱电池,充电10分钟就能跑300公里,总续航能冲到900公里。更绝的是,宝马还跟咱们中国的阿里、华为签了合作协议,在智能化领域加速追赶。奥迪也没闲着,直接把华为的驾驶辅助系统装到了全系车型上,4月份发布的奥迪A6L e-tron和E5 Sportback,看架势是要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不过要说最着急的还得是奔驰,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不升反降,4.07万辆的成绩同比跌了14%。好在人家反应快,今年要在国内削减经销商数量,优化销售网络,上海车展上展示的纯电CLA长轴距版也计划年内上市。听说他们还要调整经销商策略,减少内卷式的价格竞争,看来是铁了心要整顿国内市场。

咱们回过头来看,BBA现在面临的挑战可不是简单的销量下滑。燃油车时代的红利吃完了,新能源车市场又被自主品牌抢了先机,价格战更是让利润薄得像纸。更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对豪华车的定义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前是看牌子、看动力,现在更看重智能配置、科技含量和电动性能。像问界M8这种把鸿蒙智能座舱、华为ADS高阶智驾打包进35万价位的产品,直接冲击了BBA的传统优势领域。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看,BBA的电动化转型也并非毫无亮点。宝马的800V高压平台确实解决了电动车充电焦虑,奥迪引入华为技术也算是弥补了智能化短板。但有个现实问题摆在那: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本土品牌不仅产品力强,而且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反观BBA的新能源车型,虽然技术参数不错,但在智能网联、本地化服务方面还是差点意思。

举个具体例子,宝马iX3和奥迪Q4 e-tron这些电动车,虽然挂着豪华品牌的金字招牌,但销量始终比不过同级别的新势力车型。究其原因,除了价格因素,更多是智能驾驶、车机系统这些"软实力"不够接地气。毕竟咱们国内消费者要的不是单纯的堆料,而是真正懂本地路况、能适应复杂使用场景的智能配置。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面对这种局面,BBA的应对策略值得玩味。奔驰选择优化经销商网络,说白了就是减少内耗,避免恶性价格战伤及品牌价值。宝马疯狂扩容产品线,计划未来两年推出30多款新车,特别是新世代车型搭载的800V平台,显然是想用技术优势重新夺回话语权。奥迪则选择抱紧华为大腿,把最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直接导入量产车型,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能否奏效,还得看后续市场表现。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就在BBA忙着调整战略的时候,自主品牌已经开启了"向上突围"的新阶段。理想L系列月销轻松破万,问界M8直接杀入35万以上市场,蔚来ET7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这些车型不仅在价格上开始威胁BBA,更在用户运营、服务体系上展现出全新模式。这种全方位的竞争压力,恐怕才是BBA利润下滑更深层次的原因。

销量利润双下滑,“34C”价格跌破20万,为什么BBA不香了?-有驾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BBA的降价潮确实让不少人圆了豪华车梦。但长远来看,如果这些百年品牌不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拿出颠覆性产品,恐怕连现有的市场份额都守不住。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买车,不光要面子,更要里子——谁的车机系统更智能、充电更方便、驾驶辅助更靠谱,才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

说到最后,笔者挺好奇各位看官的看法:您觉得BBA还能守住豪华车市场的阵地吗?是继续降价换销量,还是该彻底转型电动智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毕竟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当下,每个选择都可能改写未来的市场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