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鸿蒙智行、AITO 汽车、智界汽车发文疑回应懂车帝测试?

最近,汽车圈因为懂车帝的一项测试,起了不小的波澜。7 月 23 日,懂车帝推出《懂车智炼场》节目。这个节目测试了市场上 36 款主流智能车型的辅助驾驶能力。他们模拟了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 15 种高危事故场景。测试结果一出来,就在业内引起了很多讨论。

如何看待鸿蒙智行、AITO 汽车、智界汽车发文疑回应懂车帝测试?-有驾

7 月 25 日,鸿蒙智行、AITO 汽车、智界汽车先后在官方微博发文。它们都说:“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不过,鸿蒙智行发声明时,还附了一张长图。图里是鸿蒙智行 2025 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报告显示,它的辅助驾驶总里程有 16.7 亿公里,高速辅助驾驶里程 11.9 亿公里,城区辅助驾驶里程 4.8 亿公里,这些里程加起来相当于绕地球 4 万多圈。用户每个月平均使用辅助驾驶里程 460 公里,系统用户活跃度高达 94.8%。这一系列数据,好像是在悄悄回应懂车帝的测试。

其实,车企和懂车帝不是第一次在测试结果上有不同意见了。2023 年懂车帝冬测时,测试了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当时问界 M7 增程版成绩最差。余承东发文说 “坑人的测试!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AITO 汽车也指出,测试时车辆在正式测试前长时间开空调制热,还多次开关车门车窗,这些操作和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差得很远。这次辅助驾驶测试又起争议,背后的原因值得琢磨。

从车企这边看,它们对测试结果有疑问,很大程度上是觉得测试方法可能不科学、不严谨,不能真实反映自家产品的性能。拿鸿蒙智行等品牌来说,它们的辅助驾驶系统在用户实际使用中,积累了大量里程和数据。像那 16.7 亿公里的辅助驾驶总里程,还有应对 3.2 亿次别车加塞、通过约 4 亿次红绿灯路口等数据,都能说明在日常真实场景里,系统运行得不错。但懂车帝模拟的 15 种高危事故场景,可能在场景设定、测试流程等方面,和车企自己的测试标准、用户日常驾驶场景不一样。这就让车企不认可测试结果。所以它们选择 “不予置评” 这种比较克制的回应方式,避免吵起来,同时又通过发布自己的数据,展示产品实力。

再看懂车帝,它们说测试是为了科普辅助驾驶,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功能和安全边界。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个节目引起了很大争议,说明在建立测试权威性和公信力上,还有很多要做的。不同车型在测试中的跟车距离、测试前车辆状态设定等细节,被网友质疑不科学。如果测试条件设置不合理,得出的结果自然很难让车企和消费者相信。

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争议让大家选智能汽车时更迷茫了。大家都想通过第三方测试,客观了解车辆性能。但车企和测试平台各说各的,该信谁呢?这时候,就需要更权威、统一的行业评测标准来规范市场。现在智能驾驶行业没有统一的评测标准,各个测试机构和车企都有自己的评判方法。这就导致类似的争议不断出现。随着《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国家标准实施,工信部也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未来智能驾驶评测可能会更规范。

这次事件里,其他车企的反应也不一样。特斯拉就很高调,CEO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 X 上转发了相关内容,说 “尽管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特斯拉仍然在中国取得了顶级成绩”。副总裁陶琳也发文说,特斯拉不关注排名,但对安全的要求没有上限。岚图汽车没参与这次测试,它的 CBO 邵明峰却发表了看法,认为测试反映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的技术共性问题。

素材来源于网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