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特斯拉Model S,撞上大树,火光冲天。
车里,绝望的尖叫声撕裂了威斯康星州宁静的夜晚。
最终,五条生命被“锁”在了这口移动的金属棺材里。
这听起来像恐怖电影的开场,但却是鲍尔夫妇一家的真实遭遇。
而把他们推向深渊的,竟然是那个曾被吹捧为“科技与美学完美结合”的隐藏式门把手。
这玩意儿,当初发布的时候,简直是汽车界的“苹果时刻”,简洁、未来、高级感拉满,仿佛握住它就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可谁能想到,这把钥匙在关键时刻,会变成一把锁死生门的锁?
事故发生后,Model S的电子系统瞬间瘫痪,车门和车窗彻底罢工。
车里的人,包括鲍尔夫妇,拼命想逃出来,调查报告里那句“前座聚集的多具遗体”,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问题就出在这。
特斯拉的设计师们,大概是觉得紧急情况都是小概率事件,给车主留了个“后门”——一个隐藏得比私房钱还深的手动解锁装置。
前排的还好说,后排的乘客,得先掀开地毯,才能找到那个小小的金属拉环。
你想象一下,车都烧起来了,浓烟滚滚,人在极度恐慌中,谁还有心思去玩“密室逃脱”找机关?
这设计简直就是对人性的考验,而且是地狱难度的。
更让人火大的是,这根本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知道这门把手会“杀人”。
早在几年前,类似的火灾事故就已经发生过。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不是吃素的,早就盯上了这事。
截至去年10月,光是2021款Model Y,就有16起因为低压电池故障导致车门打不开的投诉,甚至有孩子被反锁在车里,最后只能靠消防员破窗救人。
NHTSA的调查信函发过去了,限期12月10日前回复,不然就准备好近1.4亿美元的罚单吧。
特斯拉的设计负责人也终于松口,说要改。
早干嘛去了?
非得等到闹出人命,诉讼找上门,才肯低头认错?
这种“科技优先,人命靠边”的骚操作,简直是把用户的生命当成了产品迭代的试错成本。
隐藏式门把手这股风,刮得可不止特斯拉一家。
为了追求那点所谓的“风阻系数”和“高级感”,一堆车企跟风往上扑。
大众汽车的CEO托马斯·谢弗就比较实在,直接开喷:“这玩意儿用起来糟透了。”
他表示大众还是会老老实实把功能性放第一位。
Rivian也开始重新评估这个设计。
你看,有时候皇帝的新衣,总得有个敢说实话的小孩。
咱们国内的反应也很快。
工信部去年9月就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说白了就是给这些花里胡哨的设计立规矩:你搞隐藏式可以,但必须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而且必须有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打开的机械解锁装置。
这才是真正把安全放在心上。
说到底,汽车工业的底线是什么?
是安全,是那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科技创新当然是好事,它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但任何脱离了安全谈创新,都是耍流氓。
特斯拉的隐藏式门把手,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前你以为是惊喜,结果里面是致命的危险。
它用冰冷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原始、最机械的设计,反而是最可靠的生命保障。
这场官司,不仅仅是鲍尔一家的悲剧,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次灵魂拷问。
当企业在追求极致的设计美学和技术参数时,是否还记得,方向盘后面坐着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背后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希望这场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能让那些沉迷于“科技感”的设计师们清醒一点。
对于特斯拉这个隐藏式门把手,你怎么看?
是觉得为了美学可以牺牲一点便利,还是认为安全面前任何花哨的设计都该让路?
来评论区聊聊吧,看看大家怎么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