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试图通过把别人的头盔砸得粉碎,来证明自己的头盔是最好的。以显示自己的头盔完好无损。但问题在于,一个不会破裂的头盔实际上可能会要你的命。头盔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破裂或变形来吸收冲击力,这样力量就不会直接作用于你的头骨。
但如果头盔太坚硬,完全不会破裂。那么,全部的冲击力就会直接传递到你的头部,这可能是致命的。
最近我发现有个问题,很多朋友新入手看了很多的车,但是,大部分都不太在意头盔的选择。这里只说全盔,有的朋友就说没啥说的,无脑AGV买呗。其实,这话对也不对,先说我的建议,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去买一个品牌的旗舰或者次旗舰的头盔。
那么预算不够的情况下,买同价位的国产,不买进口,为什么呢?首先,大多数新入坑的朋友想的都是头盔,买便宜一点,几百块,几十块的都差不多。其实,这话挺对的,因为几百块的头盔,对于安全性能已经完全没问题。我看过一个卖头盔的老板,他砸了很多家国产品牌的头盔,也就几十块,一两百那种,各种夸赞自己的头盔有多好。开始我就说了头盔不碎,头骨安全肯定得不到保障。
那么,发现外壳还是很好的,和AGV的K1、K3也都差不多,ABS材质差,就差在EPS泡沫和内衬上,泡沫表面硬如钢板,但是整体却很脆,轻轻一掰就会断。而好一点的EPS泡沫应该是手指稍微用力就可以按出一个小坑,但是整体强度却非常硬,内衬里的海绵也是很差的海绵,还没家里洗碗的海绵好。
那么千元以下肯定首选AVA、LS2、GS、HJC这些品牌的头盔,安全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常见的安全认证只认两个3C和SNELL。那么最常见的ECE和DOT,就是美国和欧洲的3C认证,测试是抽检的方法,但是由于监管难度大,有的厂家甚至不经过测试,直接贴上去,这俩基本都是笑话。
也就是说便宜的头盔认准3C就够了。那么有一部分朋友,手头比较宽裕,这时就要注意了,价钱并不能增加多少安全性。那么,你多出来的钱多半买的是品牌,也有很好的空气流动,更好地做工和更好的舒适性。
比如AGV的K1、K3,很多人买两千的头盔和国产几百块钱,一千多的差别也并不大,材质也都一样,做工甚至比不过国产头盔。而且AGV这个牌子,好多都是假冒。很多机车博主说,两三千的价位真不建议买AGV,除了拉风安全性和几百国产头盔区别不大。几个机车博主,建议买国产品牌的旗舰头盔。因为,这个价位的国产品牌,已经可以给到你碳纤维的材质和很好的做工。并不是说碳纤维的材质会更安全,主要这种材质比较轻,上班骑行路上没什么感觉,重的头盔你跑两个小时,你的脖子不会撒谎。
还有一点不用过于纠结碳纤维是3K还是12K、1K是指一束里有1000根碳丝,那么数字越大碳丝越多越细,但是这里的一束并不是一样宽的。也就是说你买3K和12K区别其实不大。
那么,当你的预算来到了四五千,就直接买各个进口品牌的旗舰或次旗舰。首选亚洲厂商,比如shoei的z7z8X14,HGC的毒液等。其中,日本厂商的做工谁买谁知道,同等级的头盔舒适性比街道盔要差,重量也会略重。就像X14的重量已经来到了1700克。不过,这些日本厂商的头盔的logo很多都是贴纸,只有带版画的才是印在盔体上。但是,带版化的又溢价非常多。所以说大家见到塑盔logo是贴纸的,不要怀疑是假头盔。到这里基本上就是普通人买头盔的极限了。
头盔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这里只讲普通头盔,也是大部分普通人能承受的价格。这部分头盔是由聚碳酸酯制作而成的。首先,塑形机会将聚碳酸酯颗粒融化,并把料送进头盔模型中。当聚碳酸酯冷却固化后,就变成了头盔的外壳。
再用机械臂抓起头盔外壳,将它底部抵住沙带,将表面打磨平整光滑。之后,外壳会进入喷漆室,喷上一层油漆。另一边工人在水槽里放上一张贴纸,然后取下贴纸图案,把它贴在没有上第二次油漆的头盔上,这要比基本款的头盔更有辨识度。
当贴纸图案粘贴完成后,还需要给它涂上一层透明保护漆,接着在头盔的两侧装上枢轴,它能让面罩和护目镜可以自由开合,在给外壳装上有快拆结构的天鹅绒系带。接下来就要用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塑造出头盔的内衬。
接着喷嘴会把融化的聚苯乙烯注射进模具内。做出头盔内衬的形状。待泡沫塑料固化后,机器会取出完成的内衬,这种材料的密度能强化抗震。为了符合国际安全要求,还需要在顶端和下巴装上衬垫,让头盔戴起来更舒服。
接下来就是把头盔的内外组合在一起,先在外壳内部挤上大量粘合剂,再把内衬放进去与外壳贴合,然后装上坚固的下巴罩,把它锁在头盔的两侧,它能保护骑手脸的下巴部分。再加上用聚碳酸酯制成了透明面罩,一顶头盔就组装完成。
最后,出厂前要对头盔进行破坏性测试,让它从5米高的地方垂直落下,确保在落地时,头盔不会解体。一旦测试通过后,同一批次的摩托车头盔就可以进行出售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