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五四风格仿写
据说小鹏和大众的联姻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得老土点,连大众的内裤边都要绣上“XPENG”三个大字。听着像假的,但偏偏是真事。曾几何时,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是“全球震惊,中国制造”,转眼间奇迹般就成了德国老牌的技术教父。这年头再不信奇迹,你都不好意思跟小学生聊天。
大众这家老字号,原本以为做车和做香肠一样,祖传配方一代代传下去,保准味道不变,结果香肠还在,配方却快被小鹏改没了。CARIAD软件搞了一堆钱,烧得比烧烤摊还勤快,炒了一锅亏损17.6亿欧元的大杂烩,最后拿着锅盖去小鹏家敲门,拜师学艺。小鹏笑嘻嘻开门:你们烧的钱够我广东那批工程师多吃两轮下午茶了。
别以为大众就只是来蹭蹭技术,实际上人家是带着诚意的——先来7亿美元,买了点股权,随后又扎扎实实派了工程师到广州,咱们中国传统请客吃饭都没这么大阵仗。最后,这关系彻底开启了“深度捆绑”,现在连燃油车都要搭上小鹏的电子电气架构。你说这是不是下一步会出联名款“德式皮蛋”?
其实小鹏能有今天,而且能啃下德国面包,也算走了不少屎运——当然,这里不是褒义。2022年,小鹏干得一团糟,销量像秃头一样往下掉,旗舰G9闹得跟白开水似的不温不火。何小鹏脑袋亏得比大众还快,只好三顾茅庐请王凤英出山。王凤英上来第一把火就把高管团队烧了个精光,想必这火烧得比天宫实验室还猛。
高管走了,销售体系也不是省油灯。“木星计划”一出台,经销商的煤气罐都换成了王凤英亲自点的,每天盯着成本下刀,出去差旅能坐高铁就不坐飞机,能骑共享单车就不坐高铁,最后成本都被砍到流血。小鹏老板何小鹏以为自己是大哥,结果在公司成了“王凤英的得力助手”,隔三差五发朋友圈歌颂自家“女帝”。
涅槃重生说起来挺沉重,其实就像吃完自助餐还要假装感谢厨师。但人家小鹏确实活过来了,2023年销量回暖,2024年加速,2025年更像打了激素的猛虎。第二季度新车交付10万多台,几乎跟我小时候奶奶炖的鸡蛋一样多,甚至单季历史最高。你如果觉得这不算什么,今年7月还能一口气卖出3.67万辆,已经把卖车改成了卖麻辣烫的节奏。
华为、滴滴、博览会、CVPR研讨会,科技感溢出来就像街头烤冷面里的香肠味,小鹏搞出的AI汽车、车载AR-HUD、飞行汽车、新能源全球布局,完全是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架势,听着虚,但人家交付量是真的,海外市场也一口气杀进了四十多个国家,还在欧洲一群老头老太的地盘上连拿销冠。小鹏按理说应该缺欧洲导航才对,但人家硬生生用卖车的方式给欧洲人科普了什么叫“中国智造”。
说到这,年轻人肯定要问:“why这么牛?”其实仔细扒拉,小鹏的成功秘密就是天冷了给自己多穿两条秋裤。第一层秋裤:技术。智能驾驶系统XNGP升级到全国覆盖,车端AI芯片和大模型集群,15万块的车也能高阶智驾,妥妥“高配白菜价”,行业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PPT。
三电技术也是一绝,五分钟补能跑十几公里,低温充电都不掉链子,鲲鹏电动体系估计名字都怕得让隔壁特斯拉发烧。同时小鹏也不傻,做G3定位15万级,P7做错位竞争,一边高性价比抢地盘,一边用更低价格把高配传送到普通人桌前,比山寨机还亲民。
技术搞定了,战略不能落下。人家一口气铺了AI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三条赛道,还塞了一个图灵芯片当核心。听起来像打麻将还带三副牌,但人家就敢往黑科技里下注。“技术长期主义”,说白点就是:别人忙着炒概念,我埋头造芯片。结果大众也看上了这堆技术,资金和口碑双丰收,连财报里的利润都开始有点像被AI刷出来的数据。
现在小鹏销量稳居前三,在新势力里冲出重围,没点真本事都不敢这么“飘”。2025年连海外出口也是一句“今年要更猛”,英国、印尼都开始种小鹏了,欧洲加速充电网络布局,连充电桩都快铺成小鹏的私人花园。全球化象棋才刚下第一步,但野心已经写在脸上。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是说小鹏要上天了,毕竟天上卫星多,碰巧掉下来一颗就能砸个窟窿。小鹏要想一直牛下去,产业链上下游都得死磕——零部件供应要自己掌控,海外本土化产能也要跟上。马太效应那一套玩得还是熟练,扩张、降本、技术创新,每一步都不能给对手留下空档。
人形机器人?是的,别说你觉得科幻,人家都把第四代小鹏IRON拉到上海车展了,现场和观众聊天,比很多主持人都能摆造型。下代机器人还要直接上小鹏图灵AI芯片,这下智能水平怕是能打败小鹏自己的客服。
从黑暗中摸索过来的小鹏,突然崛起,一度沉沦,但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现实就是这样,赛道上有时候你得先学会被撞,才能懂得怎么在拐弯的时候加油门。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几年就像“先被外企教做人,再被自己吓一跳”。小鹏这破梗,硬是让德国大众都成了技术粉丝。这事放在几年前,是故事会都不敢编的桥段,如今却活生生成了新闻。
说到底,小鹏的路,并不是全程坦途。随时可能一脚踩进泥坑,把前进变成速滑比赛。但正是这些反复横跳、几度沉浮,才让市场看到了中国造车的底气。未来哪怕是全球风云再变,小鹏只要还敢在电子电气架构上下重注,还敢把机器人送上舞台,还能在海外市场撒点“智造狗粮”,那大概率不会吃空心菜。
我们这代人喜欢看“龙傲天”,实则小鹏更像是“社畜修仙”。努力够狠,头发掉得快,但人家就是能把燃油车玩成电子狗,能把德国大叔拉进广州煲仔饭里搞研发。至于小鹏会不会真的“一骑绝尘”,反正尘土已经扬起来了。跑到哪算哪,反正有风了,不怕掉发,头发掉完还能造新车。
最后一句话送给小鹏:走的是技术流,拼的是命,扛得住熬夜,也要记得别把自家芯片熬成老坛。加油吧,毕竟大众都来摘你的高科技白菜,中国汽车再不牛点,连段子都坐不起高铁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