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去车展转悠,刚好经过智己LS6的展台。展厅里人火得一塌糊涂,连我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朋友笑着说:这车真火,订单都快赶不上生产了。我心想,真是个怪现象。这车啥特别?看外观挺大气,近5米长,2米宽,站在旁边就知道那是什么存在感,不像我那辆老冬冬,总感觉像个迷你箱子。一推门,内饰还真不赖,27.1英寸超大屏幕,滑动顺畅,感觉像操控一台大平板。问销售:这芯片不会卡吗?他眉毛一挑:高通8295P,稳得很。我其实有点惊喜,心想,家用车不多用到这么快的反应能力,但用料和做工看得出来不打马虎眼。
我还翻了下笔记,看到它的轴距居然有2960mm,心里暗想:腿能伸多直?其实我身高178cm,坐在后排膝盖还能有两个拳头的空间。更有意思的是,副驾支持多种调节模式,包括零重力和贵妃椅,特别是那个向前折叠,好像变成了个移动的沙发床。这让我想:会不会有人把后排当私家日式沙发阿?环境估算,长途总共坐在后排,腿不累,腰也不疼,确实挺贴心。你问我:这种设计是不是有点过头?也许,但毕竟要考虑家庭长途旅途的舒适性,没有就太遗憾。
谁知道,销售说:这车不仅空间宽,还支持快充,15分钟补三百多公里。我心想:这有点赶超我电动车的节奏了。实际试开过后,低电量状态依旧能爆发275.5kW,瞬间超车轻轻松松。静音表现惊艳——怠速甚至低于36分贝,我都怀疑是不是虚标。感觉随时会变成隐形车了。
但讲真,我有点犹豫:它的价格,从20多到28万,优惠还挺多。不知道在这个区间里,值不值得多花点钱,买个能跑远的家用SUV?而且,这车的底盘手感也不错,新一代灵蜥数字底盘,转弯半径只有4.79米,停车掉头就像开小车一样灵活。还可以试试那个双向18度的四轮转向,感觉比我用的老车要聪明太多。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那个主动防侧翻和爆胎稳定控制,听起来很新鲜,但实际用起来细节我还没深入了解。有没有可能,这些高科技除了装点门面外,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多大作用?我其实挺好奇的。
安全配置丰富,但我偷偷觉得:这些高级感配件,未来会不会又变成软装,一碰就坏?毕竟我还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供应链环节,关键的电子元件其实挺娇气的。像那块520线激光雷达,硬件配置高得离谱,但未来会不会也跟智能手机一样追求新潮技术——消费者买得多用得少?这都得靠时间考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支持92号汽油,这个细节倒让我对油耗奇怪的感受变淡了点。估算一下,百公里油耗5.3L,省油很多。加个油,用了大概35块,能跑百公里左右吧(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还得看路况)。如果长途使用,油电结合,续航能轻松超过1500公里,偏远地方加油也不用担心。
开启体验后,感觉整个车子的静谧和反应都很让我满意。关键是,后排空间宽得让我想,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完全可以把他们当作座上宾——将来哪天他们也能体验这满屋子科技感的便携小客厅。反过来想,车大了,刹车距离得留意,毕竟制动距离33米多,关节还得适应。
但我提个问题:那如果像我一样常在老城区狭窄街区转弯,停个车会不会比较折腾?试驾时我还担心过这个点,但双向转向帮了忙。也就是说,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车越大,倒也越不那么笨。这是不是就是一种现实中的虚构——大车反而能灵活?不过让人更困惑的是,像这车这样的大块头,停车无碍,却会不会带来空间焦虑?每次在狭窄车位上下车,我总是觉得挺麻烦。
顺便说一句,那次司机说:这车的AI辅助挺智能,城市里的自动导航、泊车都挺顺手,去年我在高速上试个,一键脱困,着实轻松。我心想:未来除了自动驾驶,我难道还得学会把自己变成机器人的司机?
我还在想:如果不考虑省油节能,只谈体验,这个价格买一台空间宽、续航够长、智能够用的车,算不算性价比还比较高?尤其在北方,冬天电池动不动就亏个几百分点,能保持95%以上能量,挺让我意外的。
一想到这里,我又想:要是我家老人在用,操作界面是不是会太复杂?那些高端辅助功能,老人用起来会不会觉得反应太慢?毕竟,容易被科技打脸,我倒是更关心这些细节。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未来的家用SUV,可能不光是越大越好,也许还得考虑简单易用,再多的技术,最终还是要让全家都能上手。毕竟,车子在家里就是个移动的家,要能陪伴家人每一个瞬间。
好了,问题来了:你觉得,这样的科技配置、空间设计,真的能一直用到老吗?还是说它只是当下的网红,其实还得看看过几年,技术会不会变得更加稳妥点。这个未来是否比想象中更靠谱一点?——这个问题,我还在自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