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

六十一公里跑下来,平台给的价只够买顿盒饭

说成都跑网约车便宜,那是你还没看见订单截图。算算账,六十一公里,收入四十多块,平均每公里还没到七毛钱。兄弟,这是车轮子在烧钱啊,不是奔着生活去,是给平台打免费工。表哥最近就在成都跑,给我发了好几张订单截图,看得我嘴角直抽。赔本赚吆喝这种事儿他说早就见怪不怪,连那种五毛钱一公里的单子都一堆司机在接。

本以为这已经够惨了,谁知河南、广东也没好到哪儿去。河南的堂叔刚入行,三公里跑完到手两块多,明算账,油钱还没捞回来一半。广东那边更绝,司机晒订单,四公里只挣了一块九毛钱,平均每公里不到四毛。这不是养车,是养废车。

平台抽成有多狠,司机都懂。平台运营像是“抽水机”,订单小赚,司机要交平台一大笔分成,遇上啥事还可能各种处罚扣钱。听说有位师傅辛苦跑了三个月,算来算去,油钱和保养都要自掏腰包,干脆直接把方向盘一摔:“这是我接的第一单,也是最后一单!”

补贴用户,司机买单,这买卖谁顶得住?

平台打出的招牌是用户补贴多,出门便宜。可司机的收入越来越低,三块、两块、一块九,跑了等于在质问自己的钱包:油钱哪里来?平台拼的是低价吸引客户,司机拼的是坚持不住的忍耐力。群里越来越多人琢磨着“要不要转行”,说干半年都熬不住。总有新司机进场,却很快又灰头土脸离场。

看着路上网约车数量越来越多,表面一片繁荣,实则司机苦得跟黄连水。平台说要做大做强,事实上是在拼谁能吃得起苦。司机却在拼谁能把亏损咬牙坚持到下个月家里房贷没断供。

司机群讨论的不是去哪儿挣钱,而是还能坚持多久

司机群里每天都在发“血泪账”。大家其实心里有数,这活儿早就和原先“不用看脸色、不受限制、谁努力谁赚钱”的初衷背道而驰。油价涨了、车子磨损多了,平台反而越来越大胆压价拉人,从头到尾都是一笔糊涂账。

有的师傅试着拉长工作时间,多跑点单,结果收入不见涨,疲劳累得腰酸背痛。有人凌晨跑到夜里,订单价却越来越低,和大白天没差。更有人开始自己算细账,连饭钱、保养、保险都一项项扣,最后发现基本是“给平台填个坑”,除了填坑啥也没剩。司机抱怨:平台抽成多,出事还要被扣钱,三个月下来方向盘都不想碰。

平台大战,司机成了“磨损机器”

头部平台为扩张不断降价,小平台嗅到机会抢市场,都是拼低价拼补贴。用户确实得了实惠,能用低价打车出行。但司机呢?高峰期订单也不敢挑,非高峰更是一车难挣五块钱。没活的时候滴滴声不断,来活就俩子还要被抽。平台总说“新补贴策略”,司机却知道,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刚入行的小白司机,开头几天觉得轻松自由,接两单就有钱,一周之后发现:这钱根本不是靠勤奋能挣来的。都是看谁能坚持得住,看谁心够大,不怕亏本。跑久一点的老司机,往往心态更佛:“跑是可以跑,赚不到钱就跑少点,闲得没事干就拉一趟——当锻炼身体。”

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有驾

城市不一样,亏本套路却差不多

别的城市“网约车价低”也不是新鲜事。河南、广东、成都的单子都一样,折腾来倒去都是油钱都不够。三公里才两块多,四公里才一块九,司机跑完气都不打一处来。有人算过:除掉平台抽成和各种费用,连饭钱都难保。司机都说,“这不是接单,是贴钱”,有的甚至把车卖了直接跑路。

平台对乘客补贴,司机被动“补贴平台”。平台说对司机有各种激励政策,但一到具体结算细则,就像鸡毛蒜皮,全是稀碎账。司机赚的钱不多,还隔三差五有奖励,结果一看“奖励发放方式”,都是累到吐血才能拿到一点补贴,有的人一月跑了两千公里,奖金加起来还不够洗车的钱。

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有驾

司机自嘲,跑车是“养平台、养厂家、养加油站”,自己就是个“流水线上的零件”。

坚持的人越来越少,是因为“熬不下去”

问问身边司机,谁能坚持半年以上?十个人里有八个早就转行了。有的做兼职拉个顺风单,结果发现在压力和收入之间,到头什么都没剩。平台没给司机足够保障,有病有事都要自己扛。结果司机群里聊的基本都是:谁要转行、有啥出路、有没有别的活路,谁还在干纯粹是为了熬过这几个月的难关。

司机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熬一天算一天”。表哥说,现在没人指望靠网约车发家致富,有活就干,没活就歇,心态早就佛系。有人开车时算账,顺路赚点油钱就得了;有人夜里接单,只为混一顿饭钱。

平台越补贴,司机越无力

有人吐槽,现在平台补贴乘客力度大,司机却没盼头。司机说:“平台天天冲量,冲完量了司机就成炮灰。”平台声称“司机有保障”,但实际一算账,平台抽成多得离谱,遇到认定要罚款、要扣钱,司机提都不敢提。

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有驾

有人换新车以为能多挣点,结果发现大平台和小平台都一个路数。平台一边打着“互联网创新”旗号吸引用户,实际上都是用司机的血汗码单,没有司机“买单”,平台补贴根本发不出去。司机都说,平台每补贴一分,自己钱包就瘪一分。

司机不是铁打的,好日子看不到头

司机群里经常有人“出头发声”:咱们要联合起来,提高运价,不然谁都活不下去。可每次一有新司机加入,平台就能稳住价格。运价低,新人扛不住,老手也就认了。有的人忍不住就直接转行,不再碰网约车这碗饭。群里常有动员帖:“要钱的赶紧转行,不行就自己找别的门路。”

司机最大的困惑,其实是“未来怎么办?”平台补贴不能停,低价策略不能改,但司机钱包一天比一天瘪。司机想放弃吧,舍不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想坚持吧,工资又赶不上油价和维护费涨得快。

实在熬不过,就去转行,有人去送快递、做装修、搞小生意,什么活都试。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饭碗再多,没有一份能长久。

用户省钱,司机跑断腿

乘客自然开心,出门路费省了一大半,出行方便。但司机的钱跟着缩水,白天黑夜,风里雨里,辛辛苦苦一趟,兜里装不下几个钢镚。平台说好听是“谋福利”,其实都是从司机口袋里“找补”。

司机都在盘算改行,平台还在算怎么继续降价。有人甚至自嘲,“我就是个免费司机”,天天跑单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能熬,能撑,比谁都能廉价“陪跑”。

行业的卷,苦的是司机,平台和乘客一拍即合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卷”,卷运价、卷新司机、卷低价补贴。平台拼命招新司机进来,人人都想赚点“快钱”。可平台套路深,新人进来没几天就被压得喘不过气。平台一天到晚搞各种新活动、新奖励,可司机拉黑眼圈拼命跑也看不到头。

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有驾

司机遇到事故,有的甚至赔到怀疑人生。平台能抽成就抽,不管油价怎么涨,司机始终都是“底层承受者”。群里的消息越来越多,司机越来越心寒。老手都在教新手怎么办,不外乎就是“少跑点,保命要紧”。

平台对司机没有保障,无论大平台还是小平台,总是在推脱责任。司机被罚、被扣分,没地方叫苦,只能默默承受,能干几天是几天,能熬几个月熬几个月。最后多半还是灰头土脸转身离开。街上的网约车看着多,但实打实留得下来的司机不多。

司机的现状,就是每天数着“能不能养活车,能不能填补油钱”。平台只顾招新拉用户,对老司机的处境毫不关心。司机成了平台和乘客之间的“牺牲品”,谁都不在乎他们能不能过得好。

成都网约车收入低,司机转行多,平台补贴压力大-有驾

结果嘛——司机们都明白,这单子接多了不是挣钱,是消磨热情。做久了,心态就跟吃咸菜一样,全靠咬牙坚持。能坚持一天算一天,指望平台和油价涨回来,只能“望梅止渴”。

现实里,不是每个人都能熬出头,倒是大家都懂这个理儿。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