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销量一路狂飙,手动挡在马路上快成濒危物种。
可你看身边,考驾照还钻手动挡“地狱副本”的人,真不少。
楼下老王的自动挡钥匙晃得我眼晕,他却叹着气聊起那年驾校的“噩梦”:“考手动挡那几个月,我连梦里都是离合和油门打架。”
现在呢?
自动挡车一开,技能全用来聚会吹牛。
你说图啥?
我一时也没想明白。
考手动挡的理由,五花八门,各家都有本自留地。
有人说是父母逼的,说得跟小时候被灌胡萝卜汁一样无奈。
有人觉得“多一技傍身”,潜台词就是“怕有天世界变了,自动挡绝迹”。
还有人,单纯喜欢那种脚下忙活、手上忙活的感觉,仿佛下一秒就能进拉力赛道。
可真要说开手动挡上路,怕不是要从城西堵到城东,谁还不是个怕麻烦的都市人?
自打自动挡成了主流,手动挡就像老式收音机,留着怀旧,真用起来能有几个?
去年的数据摆在那,全国自动挡驾照申请量直线上升,手动挡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个位数。
新车市场八成自动挡,二手市场手动挡挂着卖,几个月都没人问。
你说这是技术进步还是人类偷懒?
还真说不准。
现在路上能看到手动挡,跟路边捡到百元大钞一样稀奇。
说起当年考驾照的场景,真有点像看世界杯点球大战。
教练在副驾上瞪着眼,“离合松慢点!油门别踩死!”
那阵子的我,光是熄火就能熄到怀疑人生。
想起那会儿,谁不是汗流浃背、脚下打颤?
过了科三那一刻,心里恨不得给自己立个碑。
以为练成了绝世武功,未来能横扫车场——现实却是,家里买车一锤定音:“自动挡,省心!”
我的十八般武艺,最后全成了聚餐段子。
家长那一辈的执念挺有意思,手动挡在他们眼里,是“真功夫”,“只会自动挡不算会开车”。
这种观念像极了小时候非得会骑自行车。
可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苦哈哈练单车,电动车一拧就走。
讲真,现在考手动挡的,大多是被家长拖进坑里。
还有一部分人,喜欢留个后手,万一哪天遇到手动挡出租、救急、租车、单位“老破小”开会?
“咱能顶上!”
这种安全感储备,说穿了还是成年人怕得罪未来。
当然,世界上真有手动挡信仰者。
那种人,开手动挡上高速,表情比C罗进球还自信。
“自动挡没灵魂!”
他们说得一本正经。
我朋友小唐,早高峰堵在三环,脚下离合踩得都快抽筋,回头还说“人车合一”。
我一时不知道该佩服还是心疼,毕竟我也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但真没见过谁会为堵车感动。
现实摆在面前,自动挡一路狂奔,手动挡成了“技能冗余”。
就像足球,谁还天天野球场拼命跑?
数据和科技早把那点“原生态”踢出了主流。
去年全国新车,自动挡市场份额接近90%,二手市场手动挡车挂着卖没人看,网友都在调侃“手动挡是用来收藏的”。
有意思吗?
还挺有意思。
你说这场“手动挡vs自动挡”的拉锯,到底是技术选项,还是文化执念?
更像一场时代换挡,上一代人咬紧牙关,下一代人一键起步。
手动挡代表了泥泞、汗水和“我吃得了苦”,自动挡则是快节奏城市的体面和高效。
其实,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不确定感找个出口。
会手动挡,是怕有一天自动挡罢工;只会自动挡,又怕哪天被时代落下。
这种“多留一手”的焦虑,藏在每一个考驾照的年轻人眉头里。
你要说谁对谁错,其实没人真在乎。
现在的年轻人,早被房贷车贷榨干精力,能省心一分是一分。
生活已经够累了,谁还愿意在路上多踩两脚离合?
自动挡的普及,是科技进步,更是现实选择。
可有时候,回头看看手动挡驾照,还能想起那段烈日下“熄火”的日子,心里多少有点波澜。
有朋友评论说,这事儿和球迷看球差不多。
有人死守英超老牌劲旅,有人追新生代球星。
你说他们傻?
其实大家都明白,时代在变,自己变不变,是个姿态问题。
有趣的是,网友们总能用放大镜盯着别人家的选择,却对自己家的“手动挡”视而不见。
这就像评论区一群人吵成一锅粥:“多学点没坏处!”
“人生已经够复杂了,何必自找麻烦!”
你说哪句对?
你自己琢磨吧。
现在,手动挡考生还在驾校泥潭里打滚,自动挡新手已经一脚油门“说走就走”。
谁的人生更精彩?
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你呢,还记得第一次踩离合时的窘态吗?
或者你早就是自动挡玩家,享受一脚到底的畅快。
欢迎留言,聊聊你那些年为驾照掉的头发,或者自动挡带来的小确幸。
说不定,下一个故事就发生在你身上——谁让咱们这群老司机,总有聊不完的八卦和槽点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