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丰田股东大会刚结束,微信群里有人又把丰田章男的年薪截图甩了出来。“九千多万啊,日元折合人民币都快破亿了。”群里老谭念叨着,啧啧声不断。其实,光看奖金数字不稀奇,丰田章男这几年拿钱都被人盯着看,但丰田这家伙,哪怕利润下滑,销冠位置还没让出去。
说到丰田要垮,早在疫情封城那阵子,工厂有限产、有媒体唱衰,后来中国这边车市都换天了,新势力一年顶过去五六年销量,丰田还是能忍着数一数二,师傅常笑道:他们日本的车厂就那几个法宝,拼命削成本、出货稳,身体骨头扎实着咧。
章男的经历,说起来和国内的那些富二代、车企公子哥有些像,但又不太一样。80年代他进自家厂不当太子,穿着作业服在车间拧过螺丝,跟流水线工友喝过酒。师傅老李记得他当年闹革新,搞什么电商、玩赛道,惹得销售部老部长在茶水间说:这小子忒不着调——现在想想,人家到底干成了。
同年,别家日企的时候还流行“外姓社长”来救火。丰田家族其实自己一度失去过控制权,直到“超发牛市”泡沫搞垮上一任扩张派社长,章男才坐上头把交椅。那会儿亏空不少,类似“江山易手”,不少人预测他带不动。但逆风的时候更考验人,丰田后来分四大区域,北美那摊事不少,搞过工厂重组,这边用上家族铁腕,那边还能留住保守派老人,管理算是两头兼顾。有人讲丰田章男靠的是“对下能安人心、对产业看得准”,但章男本人倒是多话,每次访谈都把“造钱不如造车”挂嘴边,听得老技师们感慨巧。
不过,丰田涨工资规则其实怪得很。固定工资,放在顶级大厂其实一般,师傅跟我算过年薪——人家底薪不到两百万,关键靠期末大红包,据说就是公司董事会年底看绩效“哪块亏了谁负责,哪块赚了哪位功臣拿大头”。这东西要按咱国内评优,也许早吵成一锅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章男本人股份其实极少,“不到1%”——真跟国内什么大佬的“家底”没法比。所以他涨工资,舆论场吵半天,丰田自家人倒觉得理所应当,谁管老总拿多少,生意别亏就中。
要说丰田纯电,这几年风向都怪。章男前些年讲电动车前途、投大几千亿搞转型,群里有人老翻出他跟马斯克私下聊生意那一段,后来说“电车环保是炒作”,转头又坚持“混动才是真格技术”。有老车友吐槽:“咱家RAV4混动,夏天南京堵车不废油,我朋友小鹏P7三天两头急寻充电桩,真赶不上。”不过话说回来,丰田搞氢电池也算冷门——师傅去年在会展上摸过第三代氢燃料汉兰达,外观也普普通通,就是动力系统复杂,家用没啥可能,出租司机路过都皱眉,说“有点玄”。
其实现在中国这边,大环境变了。广汽丰田汉兰达以前要加价,恨不得提车排号,如今都在降价闹销量,售后师傅耳朵里全是“以前一车难求,现在都快赔本赚吆喝”。汉兰达一个月不敌早些年全年的销量,朋友圈那些“丰田不坏传说”模糊了。邻居小葛前几年豪气买皇冠当婚车,如今嫌油耗高,挂朋友圈降价没几人问津。一款中产标签的老牌车这么跌,觉得多多少少让人心里有点发憷。
还有个鲜有人提的,丰田近年居然在高配车里省掉了早年流行的天窗,理由是一方面能省钱,一方面噪音低、故障少,但买惯高配配置的老客户可不乐意,说“十几万买个顶配还没天窗,太抠了”。不过未必外人知道,听销售私下说,上海工厂的雷克萨斯有意在后期重新恢复这个选项,说是中国市场特供——毕竟,卖车,不就图个心理舒坦咩。
维护方面,丰田确实保守。老李在坊间有句玩笑:丰田车“三不招惹”——别瞎升级电控、别改进气,别加异地副厂件。我有群友去年自作主张换了第三方胎压监测,半年跑高速突然报警,4S点头叹气:“你这玩意系统认不出,主板烧了得整套换。”唠到最后才明白,丰田配件便宜、维修点多,全系结构早被维修工摸清,人为改动倒容易出岔子。
丰田本部现在可也愁。北美价格卷,中国打价格战,关税随时调高。前些天雷克萨斯工厂那边还加班到半夜,就是怕被风口带偏。一位在新能源本地品牌上班的前同事打趣——“日本人比咱更能忍,日薪才几百块人民币的装配工,拼出来一天做上千台,咱这儿工厂早丢饭碗了。”东西终归要卖,销量的趋势却和以前反过来了,一年不如一年,但榜首位置还没松。
明年丰田还会不会继续加大红包给章男,搞不清。师傅懂行,总说生意的事“见好就收,要有一句话留给下一代人”。听他们说,有的高管最后悔没多买几套股票,现在章男手里股份虽然少,年薪却年年创新高。老爷车开到老,生意人还是那股子劲。二手群有人闲聊,摇头:“皇冠用十年才掉两成,比新势力那些换代的快车稳多啦——开坏也不容易。”

这些事翻来覆去说了好几年,坐在饭店门口,眼看着几辆银灰丰田叫滴滴来回穿行。有的不再是当年“唯一选择”,街头巷尾的丰田却还是中国城里的常规风景。话说回来,老李常叹:“做生意不就这样,起起伏伏,熬得住老了才能长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