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问现在一款车上市,到底还能整出多少新闻?手机圈都内卷好几年了,咱汽车圈立的FLAG一个比一个高,看着都要上天。这不,这两天——领克10 EM-P上市的消息一出来,网上那股热闹劲立马就有了,说什么国产车崛起、什么新势力遇劲敌,有的夸得上天,有的嫌贵得扔地上。那么问题来了,到2024年,买新能源车,到底图个啥?更重要的是,花十几二十万图一个混动中大型轿车,到底值不值?
说白了,一辆车到底好不好,看三样东西:第一,面子工程;第二,动力和能耗;第三,智能和细节。就拿领克10 EM-P来说,乍一看这价格,16.38万-20.18万的限时优惠,把一众插混中大型车拉到新低点。很多人说,哇哦,20万不到的中大型轿车,全球最高纯电续航能跑240公里,还能一箱油出去探亲。等等,你们真觉得现在买个车主要是看便宜吗?真便宜的不少,真正让人心痒痒的,不一定是价格,而是那种“我要的都给了,还比你更懂我”的感觉。
我想问,大街上新能源车一茬接一茬,大部分用户都是“第几台车”的心态了?都说混动香,可到底混在了哪儿?大多数人都没几个机会把高速电池跑光,再靠油开1000多公里。一般日常城市代步能有100-240公里纯电续航,能不能用得上?很多时候就是上下班接送娃、买菜遛弯,每天开个六七十公里,回家插根线,完全用电状态,油你都懒得加。一来是省心,二来是真便宜,三来是让油价再涨都无所谓,开得放心。
可很多人纠结的是,这个车是不是买贵了?你看新势力动不动强调个三电、一个芯片,老牌合资稳稳当当一年卖几百万。现在轮到国产品牌开始秀操作。领克这次来了个大招,CMA Evo平台,说白了就是把电混系统跟车骨头长到一起,不是简简单单搞个“油改电”,而是纯纯的“为新能源量身定制”。这个听得懂的——比燃油底子更贴合电驱,NVH、空间啥的都更有针对性。
还有动力。一家子买中大型车就俩字:得劲。领克10 EM-P总功率390千瓦,扭矩755牛米,听起来挺唬人,但我也得摊开说句大实话,这两个看似吓人的参数,你平时开能全上么?大部分人一脚地板油的机会都不多,那些喜欢“推背感”的人虽然嘴上没个完,其实最常用的还是“平顺”和“能安安稳稳”。毕竟买这个价位车型的,大部分都是要面子的商务和顾家的家庭用户,你给人“稳”,比“快”更重要。所以呢,平顺性才是暗自较劲的点,电机有了,变速箱给了三挡,动力切换是不是温柔,对驾驶者是不是没什么心理负担,反而成了大家心里的分数线。
外观和设计再说说。动不动就提“次世代”,领克10 EM-P外观确实不止是溜背和无框门,重点是你把车往街上一摆,那辨识度不是通用国产风。破晓之光的日行灯、溜背线条、那几个黑化细节,让你即使不开,也能感觉有几分与众不同。这玩意简单讲就是以前叫“回头率”,现在都叫“B格”。不是非要你花大价钱贴蓝标、贴新能源的Hype。能一眼认出,这就是另一种面子。
有人说外观就是表面功夫,内饰才是住进自己心里的地方。现在新车要么巨大的大屏,要么巨多按键,要么做工粗糙不讲究。领克10 EM-P这回没变戏法,就“实实在在”:各色真皮、翻毛皮随你选,加热、按摩通风一个没落下,无线充电啥的必须全都配全。最惊喜的是功能都没缩水,比如内置行车记录仪,多色氛围灯,真皮方向盘,该有点高级感的时候真能拿得出手。这时候有人问了,13万的车能不能做到?说实话,真能保质保量做到的还真不多。
更香的还是智能化。我们这些老派司机,很多年恨不得只认油门和刹车。可是现在智能驾驶辅助不拿出来说两句,感觉都缺点啥。英伟达的Thor芯片(算力700 TOPS)、激光雷达这些词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片主角,但落实到街头巷尾,就是开高速能自动跟进,城里能领航换道,出去聚会、办事,自动泊车不用你转弯掉头。说句人话,就是以前你觉得“自动驾驶离自己很远”,现在已经真“得着”你了。不过我更关心的不是花里胡哨,而是稳定不稳定,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希望这些硬件不是用几个月就掉价的噱头,而是真能陪你三五年不掉队。
电池和续航也是要掰扯的事。这年头大家都怕“电池割韭菜”。磷酸铁锂电池加上液冷,有宁德时代、时代长安这些头部厂家背书,这是一种安全感。你想想,新能源车最怕哪几件事?一是冬天续航缩水,二是夏天高温鼓包,三是充电慢或者衰减快。电池安全了,续航不用天天惦记着,还能提心吊胆?领克这次一刀切,两种纯电续航版本(120/240公里),再配大油箱,随便你跑。综合续航1300公里,这数据反正说出来就是让一些纯电车偷着抹点汗,合资油车也得扳扳指头。
还有一点是现在大家都有的通病,就是买车前信誓旦旦要“运用科技改变生活”,买完以后还是“科技改变不了自己懒”。很多人有了混动车之后,充电桩插头几个月用不上一次,还是油车用得多。但我感觉,混动车能“包容一切通勤条件”,是它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楼下能充电就天天用电,郊游不用规划,油一加继续走,不焦虑,根本不用“学习成本”,这才是真实舒服的体验。
不过最大的矛盾,也是现阶段大部分消费者的:要面子还是要性价比?比起某些品牌动不动“高端”贴牌,这次领克是真的给了足够诚意。你看看20万以内,有这尺寸、有这动力、有这么安静、智能、配置拉满的车,现在还真不是遍地都是。但是你要是觉得十七八万只能买大众、别克这种“配置减满”的合资品牌,那可真得睁大眼了。时代变了,老一代“安全感”可能不是你幻想的那个样子,新一代的配置反而让平常每一天都舒心。再说了,新能源车大部分应用工况跟油车本就是两码事,全场景、全路况都能兜底的产品,也确实没几个。
你说领克有短板吗,肯定也不是圣人。比如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太“年轻”、行驶品质上还得多打磨两年?是不是后续保值率还比不上传统大厂?是不是售后体系得再扎实一下?这都没错,但谁不是在不断升级进化?新势力崛起,不怕短板,就怕没上进。现在比拼已经不只是“谁做得好”,而是“谁更懂留住你”,就是用户感觉“值”不“值”。
最后我想说,真要一辆开着省心、开出去有面、用起来顺手、不用天天琢磨能不能被抛在风口浪尖上的车,现在的选择一年比一年多,选择权回到了你自己手里。领克10 EM-P上市,能看作国产新能源的又一次“自信宣言”。买不买是一回事,能不能成为标杆,是另一回事。最重要的,就是别被谁牵着鼻子走,先搞明白自己想要啥,到底图什么,心里踏实了,开哪个车都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多想一点,多看一眼,说不定挑到的不只是新车,更是一个更舒服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新时代买车的意义。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