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买辆超豪华跑车能让你瞬间体验人生赢家的快乐,那坐在莲花的驾驶位,估计不仅得掏空钱包,还得自带韧性和心理按摩师——否则很可能在降价消息一出“被背刺”得原地破防。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汽车江湖,别人家是先斩后奏,莲花则是先降后道歉,满满的仪式感,仿佛嫌你钱包不够瘦、心脏不够强。
莲花的一手降价操作玩得比股票还刺激。今年一出手,直降近20万,两款新车Emeya和Eletre开场就给足戏剧性。按理说,这波降价应该让豪车市场多点烟火气,毕竟给消费者“割肉价”,谁还不心动?结果人算不如莲花算,老车主气得仿佛刚办完婚礼的第二天,就看到酒店价一夜腰斩。所谓“买贵伤心、买对伤肝”,买了莲花,这两样都送你。要是不信,看看网络平台那些老铁们的怨气吐槽,简直堪比“莲花车主维权小吃街”——有晒订单的,有控诉“买新变二手”的,还有爆料“展车变身修过车鱼目混珠”,一时间“超豪华牌子”瞬间跌落神坛,豪华感还没捂热,就被凉水浇了透心。
当然,也有人说,这年头坑老客户才是真核心竞争力。降价不补偿,官方给你发封道歉信,一本正经地解释:我们是为了让更多人一起来体验品牌魅力,什么价格战、市场拓宽、用户感受,说得跟捐款修路似的。可惜老车主看完信只想说:你们倒是请客,怎么就嘴上热闹、钱包冷清呢?信里啥补偿都没有,哪怕送份小礼物、车模都好,偏偏没一句真心实意自割肉的数。
降价本该是“抛砖引玉”,奈何莲花却只砸痛了自家人。说好的百万豪车,要的不是价格低,是稀缺感,是“我家车钥匙别人见了叫大哥”的排面。现在可好,前脚买完,后脚一看,“我爸刚买的新车”秒变“我叔叔刚放出来的二手”。谁说豪车不扎心?这年头买车比买基金还高风险,说不定下一秒你和隔壁小区刚分期提车的年轻人共饮冷风。
话说回来,莲花也不是没有苦衷,放眼国产新能源和超豪华玩车圈,现在可不就是“卷”字当头?本来人家CEO还豪言壮语,说“绝不参与价格战”,转眼消费者还没记住怎么念“莲花Emeya”,价格已经五体投地,叫好不叫座。降到地板上还是没人抢,销量堪比冬天的东北澡堂——热气全靠自己呼。原本目标两万六千辆的年销量,斟酌再三砍到一万二,最后好歹勉强及格,还自信地宣布“刷新品牌纪录”,听着像是小学生放学回家,跟家长报喜“这次考倒数第二!”
说白了,这行业现在光环再大,也扛不住现实一板砖。特斯拉一款Model X一万多辆轻轻松松,保时捷新Macan EV什么L2+自动驾驶配置都标配,莲花研发还没追上趟,降价只敢“小打小闹”,配置边减边加,试图“减配降价左手画圈,右手套娃”,结果两头不讨好,市场不买账,老客户心凉,团队士气降到冰点,最后英国总部祭出“大砍四成”的裁员大法,不省下点人力开销都对不起“见血封喉”的亏损曲线。
裁员完了换帅,这套路可谓经典,遇事不绝望,先炒领导换人干。新的大佬上台,目标定得像电子游戏排行榜一样性感:“每月卖七八千台不是梦!”结果梦想归梦想,现实骨感,月销就那么点儿,可供维权的车主都快不够热搜用。谁说换个头儿公司就能起死回生?想用PPT拯救豪华,基本等同于用风油精治脱发——凉是真凉,毛是没毛。
当然不能忘了资本市场的爸爸们,保温杯一口接一口,钱往莲花里砸得还算有点排场。八月拉来3亿美元融资,吉利爸爸又掏16亿人民币,一晚上资金池涨上去了。可钱搁那也不能自动变成销量和口碑,市场那是有记性也有脾气。莲花琢磨出“全球3331”神操作,按算盘打得啪啪响,最后数据一比,中国市场都快唱凉凉,欧洲和北美倒是撑场面。豪车高大上不假,可中国人要的是“花大钱买尊严”,莲花这几波操作之后,尊严只剩DIY。
智驾、插混、SUV,这些新产品布局听起来挺美,仿佛一夜之间莲花能凤凰涅槃,从此在超豪华赛道上开挂。然鹅,市面上卖卷的保时捷、特斯拉、蔚来们,每家都在疯狂开店、上新技术、打服务牌,莲花却只能三十家门店默默数苍蝇,智能研发还在补课阶段。这种情况下再怎么讲情怀,也没法指望卖车比卖螺蛳粉快。
最耐人寻味的还是“莲花精神”——本来以为能靠降价重启春天,没想到一不小心跳进了“自杀式”降价循环。越降价越没销量,越没销量越没人信品牌,最后大家都盯准下次还得降的心理,主打一个“买车就是赌博”,而且赌的多半是车主最后一年还贷时的精神稳定性。
其实莲花的困境,一半是自己的锅,一半是这市场太现实。要赚钱就别摆高冷,要做豪华感就别玩价低拼多多,豪华和亲民本来就是一对互扯头花的“冤家”。品牌信任感丢了,想捡回来难如登天;销量腰斩下去了,再翻倍也得靠奇迹。如今的汽车圈,和电视剧里的反转一样精彩,昨天腻腻歪歪谈梦想,今天劈里啪啦拼降价,明天保不准组团维权跳广场舞。
大家爱看热闹,买豪车本来就是买“故事”。可一旦故事变成“韭菜自救指南”,无论莲花如何自我安慰,豪华的泡沫都变得扑街。几轮操作下来,剩下的豪华不过是“朋友圈里再也不敢提新车价”,晚上你妈问你:“那啥,怎么车又掉价了?”你只好内牛满面说:“妈,我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可能是这二十年里唯一的精神P2P项目。”
最后的莲花,既不像名字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也不像豪华品那样玉洁冰清,它更像夜市小摊上的自助麻辣烫——一会儿涨价一会儿打折,搞得你肚子和钱包一起咕咕叫。至于能不能活下去?今夜无人知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年头要买一辆不让你夜不能寐的超豪华电车,比找个真心人还难。
最终我只能祭出一句:莲花虽好,但也得看兜里几两银子,以及腰板到底有多硬。别等到下一次降价风暴的时候,才恍然明白——“原来买豪车,最怕的不是价格,而是被价格玩。”至于品牌能不能绝地重生?兄弟,这得看莲花还有多少宝,和我们有多少耐心一起见证,新一季的真人秀——《跑车的自我救赎》。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