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国产车企现在的心情,大概跟辛辛苦苦修了十几年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出门碰上个会放闪电奔雷拳的雷电法王一样。
你以为是武林大会,结果人家直接进入修仙频道,这谁受得了。
特斯拉反手一巴掌,把Model Y后驱版的价格直接干进了20万以内,这操作不叫降价,这叫掀桌子。摆明了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国产车企们集体心态爆了,前几年还在那儿算计着多给你加个座椅按摩,多塞俩屏幕,觉得这叫用户思维,叫配置越级。
结果马斯克老师不跟你玩过家家,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坏了,菜了,属于是典中典的战略误判。国产车企一直以来的逻辑是什么?是错位竞争。你特斯拉不是内饰毛坯房吗?行,我给你沙发彩电大冰箱。你特斯拉不是连个仪表盘都没有吗?好,我给你三块屏幕连成串,上面还能唱KTV。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把用户能感知到的地方,用一堆“压缩毛巾”塞满,泡上水就能变成豪华大浴巾,就能把用户留住。
结果人家特斯拉压根不洗澡,直接用消毒湿巾擦擦得了,还告诉你这叫效率,这叫环保。
这他妈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战争!
国产车企错就错在,他们以为自己在跟一个车企打,实际上他们是在跟一个“宗教”打。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配置,他跟你聊火星;你跟他聊内饰,他跟你聊自动驾驶的未来;你跟他聊座椅通风,他跟你聊第一性原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标。同理,特斯拉最值钱的,就是那个“T”字标。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社交货币,一种“我跟你们这帮凡人不一样”的身份标签。人家要的就是那个毛坯房的感觉,这叫极简主义,叫科技范儿。你给他加个桃木内饰,他没准还得给你差评,觉得你土。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特斯拉又换了国产车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开特斯拉的时候,虽然车里颠得我腰间盘都快出来了,但精神上是富足的。我跟人聊的是硅谷精神,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宏大叙事。换了国产车,配置是真香,座椅按摩一开,我能直接睡着。但跟人聊天只能聊“我这车能K歌”、“我这座椅带通风”。格局,一下就小了。
所以你看,当Model Y把价格打到你比亚迪宋PLUS EV、小鹏G6的射程之内时,性质就完全变了。以前是“加点钱上豪华”,现在是“同样的钱买信仰”。对于那些本来就在犹豫的消费者,这道选择题突然就简单了。你那堆花里胡哨的配置,瞬间就从“优势”变成了“累赘”。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的成本控制,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程度。一体压铸,砍掉所有不必要的零部件,把造车当成拼乐高。国产车还在比谁的屏幕更大,谁的语音更聪明,人家已经把整辆车当成一个成本模型在跑了。你加一个配置,成本就高一分;人家砍一个零件,价格就能低一截。
这还怎么打?你辛辛苦苦搞研发,结果人家直接釜底抽薪。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特斯拉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压缩毛巾”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
说到技术,那就更有意思了。大家都在卷激光雷达、算力平台,好像没有个几百TOPS的算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但自动驾驶的关键真的在实验室参数吗?不,它的关键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几百TOPS的算力,能算得过人性的混沌吗?你那高清摄像头,能看透碰瓷的决心吗?
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备注了不要辣,结果送来的还是辣的。我就在想,连这么简单的指令都搞不定,还谈什么L4自动驾驶。
所以国产车企现在该怎么办?继续堆配置?加大加大加大?没用了。当对手开始耍流氓,你继续当君子就是傻。所以结论应该是,吸取教训,回归技术本质,打磨核心竞争力,对吗?
错了。
正确的结论是,赶紧也去搞玄学,请大师开光,给自己也整一个“光环”。当魔法打不过魔法的时候,就应该加入魔法。别再聊什么性价比了,开始讲故事,讲情怀,讲创始人为了梦想彻夜难眠。把车标设计得像个神秘图腾,把发布会开得像个布道大会。
因为事实证明,用户最终买单的,不是你车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品牌能让他脑子里多想多少东西。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