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电动化浪潮下的经典焕新——2025款电动MINI COOPER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款承载着64年品牌基因的英伦小车,以E经典派和SE艺术家两款车型、6种基础配色+3种专属色的个性化阵容,携15.38万元起的限时优惠价,为都市纯电出行市场注入新鲜活力。从官方指导价20.98万元的入门版到23.98万元的高配版,新车在保留MINI灵魂设计的同时,通过多达12项配置升级和动力优化,展现出对新时代电动出行的独特理解。
**经典设计的新时代演绎**
当第一眼看到2025款电动MINI COOPER,熟悉的视觉符号依然令人会心一笑。圆形LED大灯组搭配更具张力的“大嘴”前格栅,熏黑处理的A柱、车顶及后视镜构成悬浮式视觉效果,在延续2024款整体尺寸(长3850mm/宽1727mm/高1415mm)的前提下,通过撞色车顶、全新设计的17英寸轮毂等细节强化辨识度。特别推出的“电子蓝”、“脉冲黄”、“量子银”三款电动专属色,配合传统的辣椒红、星光蓝等经典色系,为年轻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表达方案。
走近车身会发现更多电动化细节:封闭式前格栅内嵌毫米波雷达,充电口盖板与车身曲面完美融合,C柱位置的“ELECTRIC”徽标采用渐变镭射工艺。值得关注的是,SE艺术家版本独享的矩阵式LED大灯,不仅能实现自适应远近光切换,还具备迎宾灯光秀功能,当车主携带UWB数字钥匙靠近时,灯光会演绎出独特的动态效果。
**科技与趣味并重的座舱革新**
拉开车门,扑面而来的依然是MINI标志性的圆形设计语言,但细节处尽显电动时代的进化。直径达240mm的无边框圆形触控屏成为视觉焦点,其搭载的MINI OS 9系统支持自定义界面皮肤和手势控制,菜单逻辑经过重新设计,常用功能均可通过一级菜单直达。中控台保留经典的拨杆式按键,但新增了驾驶模式切换、能量回收强度调节等专属功能键。
在实用性方面,新车全系标配手机无线充电板(支持15W快充)、Type-C接口(前排45W/后排18W)以及车载Wi-Fi热点。高配车型更配备同级罕见的UWB数字钥匙,当手机距离车辆3米时自动唤醒系统,1.5米内直接解锁车门,彻底告别传统钥匙。2+2四座布局经过人体工程学优化,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行李厢容积可从211L扩展至731L,底部还隐藏着容积达25L的前备箱。
**电动性能的MINI式解读**
动力系统展现出宝马集团的技术积淀。E经典派搭载的135kW前置永磁同步电机,可输出290N·m瞬时扭矩,配合51.5kWh的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实现CLTC工况466公里续航。实测显示,在20℃环境温度下,城市道路续航达成率可达92%。更运动的SE艺术家版将电机功率提升至160kW,虽然电池容量相同,但通过优化能量管理系统仍保持463公里续航,其7.1秒的零百加速能力足以应对城市超车场景。
充电效率方面,两款车型均支持95kW直流快充,电量从10%充至80%仅需28分钟。随车附赠的7kW交流充电桩,5小时即可完成满充。针对北方用户,电池组配备智能温控系统,-10℃环境下仍能保持85%以上的充电效率。独特的“MINI电动声浪”功能可模拟传统发动机声浪,并通过车外扬声器播放,既满足法规要求又保留驾驶乐趣。
**智能驾驶的恰到好处**
与激进的新势力不同,2025款电动MINI COOPER的智能驾驶辅助更强调“实用不冗余”。全系标配的主动刹车系统采用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融合方案,对行人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新增的远程启动功能可通过手机APP预约空调开启时间,冬季用车前自动预热座舱。高配车型增加的自动防眩目内外后视镜,采用EC液晶技术,变暗响应时间仅0.3秒。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MINI团队对底盘的全新调校。尽管电池组增加了130kg重量,但通过降低重心(比燃油版低25mm)和优化前后轴配重(52:48),在保持卡丁车般灵活操控的同时,滤震表现明显提升。运动模式下,方向盘转向力度会随车速动态调整,配合模拟声浪和仪表盘专属界面,营造出沉浸式驾驶体验。
**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
面对smart精灵#1、沃尔沃EX30等竞品,2025款电动MINI COOPER展现出鲜明的差异化特质。相比smart精灵#1的跨界风格,MINI坚持经典两厢造型,操控精准度更胜一筹;与沃尔沃EX30的极简北欧风对比,MINI丰富的个性化选装方案(包括12种内饰饰板、5种氛围灯主题)更能满足年轻用户的表达欲。在用户最敏感的价格层面,限时优惠后15.38万元的起售价,比竞品普遍低2-3万元,性价比优势显著。
据MINI中国官网数据显示,新车预售首日订单突破1800台,其中SE艺术家版占比达63%,脉冲黄专属色选装率高达41%,反映出消费者对个性化电动产品的旺盛需求。随着牛津工厂产能爬坡,预计11月起交付量将提升至每月2000台以上。对于都市年轻群体而言,这款既保留经典元素又拥抱电动化的精品小车,正成为通勤代步与生活态度的双重载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