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64、14830、10098。
三串数字像三记闷拳,正好砸在七月增程榜的门面上。
问界M8抬走冠军,理想L6紧跟,问界M9收力退到第4。
名次摆好了,热闹才刚开。
我那天在商场地下车库,隔着一辆白色M8,听见一个爸问销售:国庆跑长途,会不会在服务区排成“火锅局”?
这句比什么技术白皮书都扎心。
增程这条路,讲的就是心里那点没把握——城里用电,离城靠油;日常细水长流,假期别堵心。
这就是为什么M8从4月交付,到6月破2万,7月又稳在21564台,环比还加了1.7%。
像那种会跑的中场,步频不吵,全把活干了。
话说回三个月前,我朋友拉着全家人看车。
原本奔着BBA,最后在问界门店刷卡。
他老婆坐第二排,说这座椅像家里沙发;孩子看后排屏,安静得像被投喂;老人上车不抱怨门槛高。
朋友掏卡那一刻,像把家务本往我脸上一拍:家用旗舰,不是讲玄学。
M8就吃这一口,40万级新能源里靠“确定性”站桩,燃油豪华在这段路确实有点喘。
镜头切一下,理想L6。
7月14830台,环比掉了10%。
它是理想家族里最会过日子的那位,配置像L9的影子,价钱却显得亲和。
上市初期火了半把月,突然趋稳,我没意外。
价位带里本来就挤:上有L7守门,旁边零跑C10拿着计算器堵着你。
家庭决策像拉扯战——爸妈要安全,小孩要空间,钱包要面子。
L6要赢,得把“一句话理由”讲得更响,比如哪项体验能让试驾五分钟就点头。
别等用户被参数塞昏了头。
零跑C10这边,7月11323台,环比+1.8%。
打法简单,像第一个回合不出拳,等你疲了才抡一棍:对标L6,价格只要一半左右,配置够用。
你逛了两家旗舰,回头发现这家不贵,脚就慢慢地挪过去。
顺手把C11带上台,7月8447台,环比飙了72.1%。
“智驾平权”这词,说一遍像广告,能每周开起来才是真本事。
把演示变成习惯,销量就会涨,这是车市里的朴素物理学。
再看M9。
7月10098台,环比回落26.4%。
数字扎眼,可它这个体量,本就讲“排面”。
50万级,智驾有底,氛围做满,面向的是那群从豪华燃油转新能源的人。
这个人群想得多、决策慢,前期靠声势,中期看交付与口碑,把车开进家才算落地。
同门M8把家庭盘面夯起来,注意力多少被分走。
与其说掉,不如说换气,长跑里常见。
深蓝S07像个老实中锋,7月5313台,环比-4.8%。
走得不快,但脚跟稳。
长安的供应链是老江湖,审美统一,成本管理不走火。
另一边,启源A07拿着“不到10万”的起步价,7月4551台,前十里唯一轿车。
SUV统治的年代,它像那种不合群的学生,靠颜值与价格把门缝掰开一点,也够透气了。
问界M5的处境更直观。
7月4818台,环比+10.2%。
问题老生常谈:和M7价位缠绕,消费者一看“差两万”,心想咬咬牙上个更高一级。
解法不复杂,把入门价塞到19万档,不要让用户做复杂算术。
卖车是情绪战,别考奥数。
理想L7在七月不太顺,6237台,环比-24.7%。
它的产品逻辑还是那套:家庭大五座,舒服。
但队友L6在下边抢,旁边零跑打穿了“够用价”,用户说再看看。
这时候L7需要给一个“非买不可的点”,比如静音曲线、座椅细节、城市NOA在复杂路况的容错阈值,让人五分钟里就能感知差别,不要靠PPT。
从阵型看更清楚。
问界的三明治打法:M9顶豪华认知,M8扛家庭旗舰,M5补触点;理想把L6放入口,L7镇均价,内容运营做厚社群;零跑用C10、C11、C16排成价位梯队,拿“八十分体验五十分价格”;长安一边深蓝S07守基本盘,一边启源A07冲价格低地。
车市的胜负手,常常不是单车王炸,而是“供应链—交付—口碑”三角闭合。
组织能力,才是硬通货。
补几张细节卡,别让话飞在天上。
用户心里那本账,夏天开空调、冬天零下、服务区排队、家里电价分时、电桩审批速度,这些看着琐碎,正是决定买增程的现实支点。
纯电的天花板越来越高,地面还在装修。
增程像多备了应急楼梯,关键时刻能走。
等全部装好,大家都愿意坐电梯。
先活得踏实,没丢人。
把数据再贴一下,省得找:M8 21564(+1.7%);L6 14830(-10%);C10 11323(+1.8%);M9 10098(-26.4%);C11 8447(+72.1%);C16 6586(-5.3%);L7 6237(-24.7%);S07 5313(-4.8%);M5 4818(+10.2%);A07 4551(-9.3%)。
四家瓜分前十:问界、零跑各三,理想、长安各二。
这组“七月增程式电动车销量排行”关键词,搜得到你也看得懂。
有个小插曲。
我同事要回老家办婚礼,路线跨两省,最怕服务区排队和温度波动,最后拿了增程。
他说得很直白:车别当艺术家,关键时刻要当保姆。
城市里照常用电,周末露营电锅也开了。
你要说“过渡技术”,他耸肩:过渡也能过十年,桥搭在这儿,不走白不走。
类似的场面,体育场里其实也常见。
常规赛里数据刷得飞起,季后赛一上强度,真功夫分出高下。
车市一样,门店演示像常规赛,长假出行才是季后赛。
谁能在-10℃稳住续航,谁能在人潮里不慌,谁的城市NOA敢在拥堵里顶住,这才是真实力。
我把球抛给你。
预算区间、家庭成员、城市里程、假期强度,你更看重哪一项?
智驾的托底感,还是续航的兜底?
评论区说一嘴,别憋着。
下个月榜单再来一遍,我们看看是M8继续提速,还是零跑又给一脚冷刺,或者M9憋了口气把丢的场子找回来。
谁知道呢,市场爱搞反转,像夜里加油站的风,来得突然,吹得人打个寒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