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位技术派如何拯救燃油时代的残梦】
2025年的盛夏,广州天河区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当广汽本田员工刷开最新人事公告时,茶水间突然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那个曾经让飞度风靡街头的李进悄悄退场,换成了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工牌上写着"高洪祥"的技术男。有人看见他上班首日就抱着一摞电动车企财报冲进会议室,这场面活像当年诺基亚工程师偷偷研究iPhone的翻版。
这个看似普通的交接仪式背后,藏着让人坐不住的真相。广汽本田上半年销量已经掉到15万辆出头,曾经月销过万的神车飞度,现在沦落到跟老年代步车抢市场。经销商的反馈更扎心:"来看雅阁的客户,十个里有八个最后买了比亚迪汉。"就连本田最得意的混动技术,在展厅里也成了销售们嘴里的"赠品配置"。
技术出身的掌门人
高洪祥的履历足够让传统派冒冷汗。这个在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老江湖,最得意的作品是把日系混动系统塞进了国产车底盘。同行说他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三样东西:电机拆解图、宁德时代电池样本,还有本被翻烂的《特斯拉传》。有位供应商透露,他上任第一天就问技术部:"咱们的电池能量密度比国产车差40%,展厅里怎么好意思摆竞品参数对比表?"
市场给出的反应很诚实。四月上市的P7纯电SUV三个月才卖出745台,这个数字还不够新势力品牌塞牙缝。车间老师傅们发现,新领导蹲在生产线上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多,有次为了研究电池包密封问题,工作服蹭满机油的照片被传到内部论坛,底下评论清一色的"这领导能处"。
看不见的暗流涌动
中日股东方的拉锯战比表面更精彩。日方代表坚持认为中国消费者"终究会回归燃油车理性选择",但财务数据不会说谎——冠道和缤智跌出销量榜前十的同时,本田北美市场的电动车已经排队等交付。有内部消息说,高层会议上经常出现火药味十足的场景:日方展示着精心制作的五年内燃机研发计划,中方代表默默推过去一份埃安品牌4万辆的月销报表。
经销商的吐槽更是一针见血。"现在进店的年轻人,十个有九个先问续航里程,剩下那个在查充电桩地图。"北京某4S店经理老张摸着良心说,"你给客户解释i-MMD技术再精妙,人家手机里正开着小鹏的自动驾驶演示视频呢。"
破局的三种可能
车间里开始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拯救计划。最靠谱的说法是要直接把北美那款Prologue电动车搬过来,毕竟本田美国工厂的机器人手臂已经玩得比乐高还溜。也有人在食堂听见采购部讨论广汽弹匣电池,这玩意去年让某品牌电动车烧了三天三夜愣是没爆,安全性妥妥的。
但真正让老员工们心头一颤的,是技术部半夜亮着的灯。据说高洪祥的电脑桌面上开着份绝密方案,要把皓影改成插电混动。这事要是成了,相当于给燃油车装上电动心脏,活脱脱汽车界的"钢铁侠改造计划"。隔壁工位的年轻工程师偷偷算过,要是能把充电时长压缩到喝杯奶茶的功夫,这车绝对能成爆款。
夜幕降临时的沉思
珠江新城的霓虹照亮了广本大楼的logo,高洪祥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窗口飘出的烟圈里,或许缠绕着比尼古丁更复杂的焦虑。他面前摆着两份数据:左边是本田1948年生产的第一辆摩托车图纸,右边是本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用发动机改变世界的企业,现在需要被改变的可能正是发动机本身。楼下停车场里,几辆试装的电动样车安静地充着电,仪表盘闪烁的蓝光,像极了三十年前那家摩托车作坊里不灭的焊枪火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