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高功率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检测

检测的重要性和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高功率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及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能量存储单元,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的续航里程、动力输出、安全可靠性与使用寿命。近年来,因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屡见报端,使得行业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电动汽车用高功率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及系统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检测,不仅是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动力电池技术持续进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此类检测广泛应用于新车研发、型式认证、生产准入、定期检验及事故溯源等多个场景,贯穿于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具体的检测项目和范围

检测范围覆盖从单体电池到电池模组,再到完整的蓄电池包和系统的多个层级。具体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 电气性能测试: 包括容量测试、能量与功率特性测试(如脉冲功率、持续放电功率)、倍率充放电性能、开路电压与内阻测试、能量效率测试以及自放电率测试等。

2. 安全性测试: 这是检测的核心,包括机械安全性(如振动、机械冲击、翻转、模拟碰撞、挤压)、环境安全性(如温度冲击、湿热循环、高低温存储、盐雾)、电气安全性(如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防尘防水)以及热安全性(如热失控、热扩散测试)。

3. 环境适应性测试: 评估电池包及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高低温工作性能、海拔模拟、耐候性等。

4. 寿命与可靠性测试: 包括循环寿命测试(模拟实际充放电工况)、日历寿命测试(在不同温度和SOC下的存储老化)以及工况模拟测试。

5. 功能安全与BMS测试: 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状态估计精度(SOC、SOH)、均衡功能、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如过压、欠压、过温、过流保护)的响应时间和准确性。

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为完成上述复杂的检测项目,需要一系列高精尖的专用设备:

1. 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 用于进行容量、功率、效率及寿命测试,需具备高精度、高动态响应和强大的数据记录能力。

2. 环境试验箱: 包括高低温试验箱、快速温变箱、湿热交变箱、温度冲击箱等,用于模拟各种极端环境条件。

3. 振动试验台与机械冲击台: 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意外碰撞等机械载荷。

包括短路试验机、挤压试验机、针刺试验机(若标准要求)、燃烧试验装置等,用于进行各项滥用测试。

5. 防尘防水试验设备(IP代码测试设备): 用于验证电池包的密封防护等级。

6. 数据采集系统: 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测试过程中电池包及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数百个通道的参数。

7. 热失控触发装置: 用于热扩散测试,通过加热、针刺或过充等方式在电池包内诱发单体电池热失控。

标准检测方法和流程

标准的检测流程遵循严谨的序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样品准备与初始检查: 对送检的蓄电池包或系统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基本功能验证,并记录初始状态。

2. 初始性能测试: 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容量和能量标定,作为后续测试的基准。

3. 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测试序列: 按照标准规定的顺序进行测试。通常先进行机械类测试(如振动),再进行环境类测试(如温度冲击),最后进行电气滥用测试(如过充、短路)。每一项测试后,均需对样品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性能复测,以评估其是否受损。

4. 寿命测试: 在特定的工况下进行长时间的循环充放电或持续存储,定期检测其性能衰减情况。

5. 热失控与热扩散测试: 作为一项关键安全测试,通常在专门的防爆室内进行,通过触发单体热失控,观察是否引发系统级的热蔓延,以及从触发到报警至乘员逃生所需的时间窗口。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所有测试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

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检测主要遵循以下几大标准体系:

1. 中国国家标准(GB/T): 强制性标准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是国内市场准入的核心依据,它整合并强化了热扩散等安全要求。此外,还有GB/T 31467(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GB/T 31484(循环寿命)、GB/T 31485(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推荐性标准。

2. 国际标准(ISO, IEC): 如ISO 12405系列(电动道路车辆 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IEC 62660系列(推动力蓄电池单体和模组)等。

3. 联合国法规(UN/ECE R): 如UN ECE R100.02和R100.03,对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特别是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提出了详细要求,是进入欧洲等国际市场的重要认证依据。

4. 其他区域性标准: 如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相关标准、日本JIS标准等。各标准体系在测试项目和严苛程度上存在差异,但核心目标均为确保电池的安全和性能。

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

检测结果的评判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依据相关标准逐项进行:

1. 安全性评判: 在安全测试后,电池包或系统不得发生爆炸、起火、泄漏等现象。对于热扩散测试,要求电池系统在单个电池热失控后,必须为乘员预留至少5分钟(中国标准)的逃生时间。这是“一票否决”项。

2. 性能保持率评判:

3. 功能完整性评判: BMS的各项保护功能必须在规定的阈值和时间范围内正确触发,状态估算精度需满足标准要求。测试结束后,系统的绝缘电阻、连接可靠性等应仍处于安全范围内。

4. 外观与结构评判: 测试后,电池包外壳不应出现破裂、严重变形,内部结构无显著位移或损坏,接插件连接可靠。

只有全部检测项目均满足标准规定的合格判据,该蓄电池包或系统才能被判定为通过检测,具备了装车应用的基本条件。任何一项关键安全测试的失败都意味着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要从设计、材料或工艺层面进行根本性改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