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车企把“续航”当作能量累积竞赛时,智己在 8 月 2 日给出了反向答案——用系统级“熵减”换取真正的长途自由。66 kWh 电池 + 1.5T 增程器看似是能量加法,实则是把无序热耗、低效补能、用户焦虑一并做了一次熵减手术,最终输出 1500 km 的有序里程。
1. 燃烧熵减:把 43% 热效率刻进相图
Zephyr 1.5T 发动机采用 350 bar 高压喷射 + 28% EGR,缸内燃烧持续期缩短 8°CA,使燃烧不可逆损失从 42% 降至 37%。辅以 VGT 可变截面涡轮回收 18% 废气焓,BSFC 在 2 bar 低负荷区下探 235 g/kWh——相当于每发 1 kWh 电,比之前少排 22 g CO₂。
2. 电池熵减:让离子跑单向道
高镍 9 系正极单晶化后,Li⁺扩散系数提升 2.3 倍;负极石墨表面包覆无定形碳,SEI 膜阻抗下降 15%。结果循环 1 000 次容量保持率仍 ≥92%,电池包内阻损耗功率由 1.8 kW 降至 1.2 kW,全年减少无效发热 350 kWh——足够让空调多吹 4 500 km。
3. 热管理熵减:把废热做功
三回路耦合系统用相变材料做“热电池”。发动机暖机阶段,PCM 吸收冷却液热量;纯电模式下反向释放,维持电池 25 ℃ 最佳区间。仿真显示,-10 ℃ 环境中电池加热能耗从 2.4 kWh 降至 0.9 kWh,CLTC 续航“找回”35 km。
4. 信息熵减:让决策提前 200 ms
VCU 内置 128-bit MPC 滚动优化器,每 200 ms 读取导航、天气、桩况,预测 SOC 轨迹误差 ≤1%。高速场景提前 3 km 锁定增程器启停点,避免“临时发电”造成的 3% 额外油耗;城市工况利用 V2X 信号灯相位,把动能回收比例从 22% 提到 29%。
5. 系统熵减:把机械时间换成芯片时间
传统增程系统 120 个机械执行器,“恒星”压缩到 37 个,其余功能由 SiC 控制器完成。线束减重 4.1 kg,电磁噪声下降 9 dB;整车 NVH 在 120 km/h 巡航时仅 63 dB(A),比同级低 4 dB——安静本身就是能量浪费的负熵。
当行业还在“堆能量”时,智己用一场熵减革命证明:真正的续航自由,是让每一焦耳都流向车轮,而不是消散在热量与焦虑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