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两年奇瑞集团的表现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以前一说到国产车,大家总觉得技术一般、设计跟风、核心零部件还得靠外援,可现在看奇瑞这架势,感觉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次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看完相关介绍我就一个感觉:奇瑞是真的想做点大事,而且不是喊口号,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冲。
先说说安全技术吧,我特别注意到了那个EMB电机直驱制动系统。
以前传统车子刹车,大家都知道,刹的住就行。
可现在新能源车一个个提速都快得吓人,你踩一脚油门,推背感十足。
动力强了,安全就更重要。
你想想,车速那么快,要是突然来个紧急状况,刹车响应慢一点点,那后果都不敢想。
奇瑞这套毫秒级响应的系统,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但我觉得核心就是一个“快”字,关键时刻能救命,绝对是刚需。
很多技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怀疑,觉得不现实,可往往就是这些被质疑的创新,最后改变了行业格局。
再说说底盘技术。
老实讲,底盘一直是奇瑞的老本行,尤其是做家用车懂得多的人肯定都有体会。
很多人买车都在意动力,实际上底盘才是决定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新能源车动力上来了,但底盘要是跟不上,开起来还是不踏实。
这次的飞鱼智行单元,我感觉就是在原来基础上又提升了一大截,既保证安全,又提升驾乘感受,怎么看都是正向升级。
老百姓买车,开出去就图个安心,这种技术一步步迭代,我只能说奇瑞干得漂亮。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个能横渡长江的纵横G700。
你说70万的价格,放在奇瑞品牌里算高端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居然真敢开着过江,这魄力就不是一般厂家能有的。
很多人说这技术现在用不上,可能是噱头。
我倒觉得,正是这种超前的想法和实践,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
别看现在没多少场景用得上,等哪天真遇到什么极端天气、应急救援,说不定就派上大用场了。
方舟两栖技术现在看可能有争议,但我相信一旦成熟起来,保不齐又是国内制造业的一个亮点。
说到发动机,奇瑞的机器在业内一直口碑不错。
48%的热效率,坦白说我开始也觉得有点高得离谱,因为这数据已经超过了很多全球顶级品牌。
但后来一琢磨,奇瑞这几年真没少下功夫。
你发动机能出口日本,让日本人都点头,这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
要知道日本人造发动机多少年积累啊,他们要真服气,那就是你真行。
技术领先总会有人质疑,毕竟超越太快让人难以适应,可市场是最公平的——真能带来省油、动力好、寿命长,那就是真本事。
再看新能源领域,动力系统不光是电机,还有电池。
去年奇瑞就秀了固态电池,今年又拿出了犀牛电池,而且已经实际用到车上,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要知道,电池不只是个体积大点的零配件,而是新能源车的核心。
你要是能自研电池,不仅能控制成本,还能把安全、效率掌握在自己手里。
全产业链自给自足,这可不是所有车企能做到的,有些还在东拼西凑,奇瑞直接一步到位,这底气可不是瞎来的。
说到快充技术,这也是个关键点。
谁家新能源车主不盼着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你想想,手机快充普及之后,谁还愿意用慢充?
车同理,有了快充,出门就方便,焦虑少一半。
奇瑞把这个技术推出来,我觉得不光是为了贴近消费者,更是给整个行业提个醒——技术落后就会被淘汰。
智能驾驶现在是热点也是难点。
行业里因为出事,监管越来越严,但谁都明白,智能驾驶才是未来。
奇瑞的猎鹰智能辅助系统,这次大会一通展示,能看出来是真的下了功夫。
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不怕监管的,反而是趁着规范的机会把技术练得更扎实。
我觉得以后比拼的不是谁最会吹牛,而是谁能把智能驾驶做得又安全又好用。
这方面奇瑞目前看来没掉队,甚至可以说是在领先行列。
让我没想到的是,奇瑞这回还把墨甲机器人端出来了。
这个机器人本来是服务汽车领域的,但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奇瑞下一步的大棋。
你看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智能化、自动化,机器人有无限可能。
奇瑞敢投入、敢布局,既能补充主业,又有可能孵化新产业。
以前我们说“汽车制造商”,现在看奇瑞已经是科技集团的路数了,玩得比想象中大多了。
其实现在你要说一辆好车,早就不是简单的发动机、变速箱那么一两项技术能衡量的了,而是整套体系能力的综合体现。
比如说电池、电机、底盘、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快充、甚至是周边产业延伸,都要能拿得出手才行。
奇瑞今年会亮相这些新技术,明年很可能就会有新突破,步伐真不慢。
很多竞争对手也都在盯着看,估计背后都是压力山大,谁不怕被拉开差距?
再说个现实问题,现在全球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
以前看欧美日韩品牌稳如泰山,国产车只能追。
可现在不一样了,像奇瑞这种企业,技术储备、产品创新、市场反应都跟上来了,已经不是只能在国内混一混,是真有能力走出去。
你看奇瑞发动机出口、车型出口,甚至在海外设厂,这都是硬实力的体现。
中国制造已经不是“便宜货”代名词,而是高质量、高技术的代名词。
回头想想,很多人当年嘲笑国产车,包括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可现在你让他们试试新一代的奇瑞新能源车,肯定大吃一惊。
别的不说,光说智能化体验、配置、驾驶感受,完全不输给合资品牌,价格还实惠很多。
这种变化,是靠多少年持续投入、不断研发迭代才做到的。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技术自信是用真本事挣出来的,不是喊几句口号装出来的。
还有一个事我比较在意,就是奇瑞的这种“敢想敢干”的劲头。
比如说那个渡江的G700,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哗众取宠,但我觉得企业就应该有点冒险精神。
你不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反正现在这个市场,要么躺平混日子,要么创新突破,没中间路。
奇瑞的打法,就是不怕被人质疑,反而越是被质疑,越要拿出成果来堵那些嘴。
以前大家觉得中国车只能模仿,现在奇瑞做的事情,已经到让别人去模仿的地步了,这进步大不大?
再说奇瑞的研发节奏。
很多外企做一个技术,要个三年五年,小心翼翼。
奇瑞现在是一年一个突破,甚至半年就能推新。
这说明什么?
说明企业体系效率高、反应快、执行力强。
你有了好点子,能很快变成真东西,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有些企业嘴上说创新,结果拖个几年还没影,奇瑞这股狠劲,值得佩服。
当然,咱也不能光说好不说不好。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奇瑞也不能松懈。
技术搞得再牛,最后还得看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售后能不能让客户满意。
新能源领域变化太快,今天你领先,明天别人也可能追上来。
所以奇瑞要继续保持这种危机感,保持创新热情,别让自己懈怠下来。
最后说一句,我是真心希望看到更多像奇瑞这样的企业,把产业链往高端爬,把技术做扎实。
中国市场大,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行,只要你产品做得好、服务跟得上,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奇瑞集团现在做的这些,就是给未来市场递上一份厚厚的宣言书,“技术奇瑞”的名头已经不是吹牛,是真有底气、有实力、有未来。
咱老百姓买车,也更愿意选一个有技术、有担当的中国品牌,这才是民族企业真正的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