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没跟风全砍燃油车,反而要推一台5.2米长的Q9,配4.0T V8,500多马力。
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哎呀,真是生猛啊。其实说实话,很多人一提到豪华品牌转型,第一反应常常是哎呀,未来都是电动,油车不行了,要么被淘汰。但奥迪走的这条路,似乎不一样。
你市场上真正能做得起大块头SUV的品牌不多。奔驰的GLS、宝马的X7,这些平时开在大城市里,偶尔出游会用得上。可奥迪这次的Q9,真是不走寻常路。标注长度5.2米,几乎可以和一些中大型SUV媲美了。对比同价位的车,比如X7,虽然同样尺寸,但Q9还要长点。为什么?我猜,就是品牌的豪华越级感。
你和朋友聊天,他说:你看奥迪这次真不差事,居然还在推燃油V8。我当时也一愣。不得不说,奥迪这次的策略有点意味深长。因为,很多品牌都在削减燃油车的版本,让它变成边角料。比如宝马基本都在凉快的V6,而奔驰就更狠,甚至电话会议上有人说几乎没打算再推新燃油V8了,都是轻混电。但奥迪似乎不一样。
这个似乎,我得加个估计。毕竟,虽然听说年底会推出新一代V8引擎,但市场上估算,像Q9这样的大块头SUV,搭配4.0T V8,马力超过500,绝对是硬菜。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奥迪官方之前说,未来大部分车型都在迈向电动。那为什么还要推这个豪华越级的大身段燃油车呢?我猜,主要还是品牌坚持。
你知道吧,品牌越大越得掂量标志性这个词。我身边还真有个朋友,去年刚换到一台奥迪A8,那车开起来舒服得不像话,坐在后排,连头枕的小振动都能感受到,隔音效果极好。他就说:就算换电的也可以,但我还是喜欢这股纯燃油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懂这意思,但无形中,那种豪华的味道还是靠燃油驱动的。
这个豪华越级的感觉也不是谁都能懂得。对比一下,宝马X7的V8版本,动力听说比奥迪这个Q9的V8还躁一点(嘛,谁让宝马的调教都偏运动范?),但奥迪的V8,特别是后期调校,强调的是平顺和豪华的感觉。你看那股由内而外的豪华气势,真要比很多标杆级豪华SUV更强。
问个问题:你觉得燃油车价值还能坚持多久?我其实也没有特别清楚,但直白讲,估算2025年前,燃油车还能占据市场大头至少三年以上。毕竟,真正的豪华越级体验,不光是自己买个车,还得看厂家的坚持。
这事儿我还跟个修理工聊过,他说:你觉得这车想修的话,零件贵不贵?我说:贵是肯定的。他说:要不要算一下百公里的维修成本?200块钱油钱,点修理就得几千。我心头一咋,他说的其实不假。国外那些豪华燃油SUV,百公里油耗大概12升到15升,算个心算——现在上调,油钱可也不少。
这个细节我还记得,我刚才翻相册,看到那辆Q9的图片。黑色漆,长长的大格栅,车身线条厚重,给人一种稳稳的。这让我想起一点:买这种大车,除了动力顺畅、豪华气息外,还得考虑它的空间和实用性。对比同档次的豪华品牌,奥迪这个Q9的空间实用性其实挺有优势的,因为它长出那么一截,后排腿空间和用料,确实不一样。
不过说句实话,咱们普通消费者对豪华越级的认知,还是偏向看起来大气 + 品牌认同感。我还记得有个朋友,他说:买这个车,不仅仅是用来代步,更像是一种身份象征。偏偏,某些品牌越造越小,越走越精致,就觉得那是真正的豪华?其实不能一概而论。
我怎么认为的呢?未来市场走向可能更复杂。一方面,新能源车在逐步取代燃油车,二手市场的价值会变。另一方面,像奥迪这样的品牌,不会轻易放弃燃油客户,尤其是那些豪华越级的需求。难不成就只靠电动SUV就能吃定买家?我自己倒觉得,明年换车时,可能还会考虑燃油+豪华。你还记得去年一朋友说:油钱挺烦,但这感觉,跟电动差不了多少。他还真是走在前端。
关于汽车动力,还是得拆开看。一台燃油大V8,除了推背感,还得考虑维修时的零件保值率。如果一台车十年后还保值50%以上,那还算值。而且,短期内,油耗、税费、保险,都会把成本拉高。就是这点,买车的人得掂量。你觉得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对我来说,最大的悬念就是:这次推Q9,奥迪到底算不算在押豪华越级的宝?还是只是为了让品牌在大尺寸SUV上多一点话语权?
有时候我会想,车厂是不是也在微调它们的策略书,毕竟技术和市场都在变化,谁敢打包票:燃油车就能一直走下去?但站在品牌的角度,推一款标志性的发动机,不就是告诉市场:我们还是地道的奥迪,不怕越级?你觉得未来会不会有公司最后一句话只剩就喜欢大块头和V8?
不管怎么说,奥迪在这个争夺里,似乎还在坚持着自己那份豪华越级的坚持,哪怕未来变动,电动车大潮来袭。可我心里真的有个疑问:是不是只有豪华大V8的调调,才能让这款车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感。这种小情绪怎么说呢?也许就是操作太麻烦了,还是喜欢直接、纯粹一点的东西。
好了,反正这事还没说完,谁知道未来会不会真变成纯电优先或者混动占大头。但至少目前,像Q9这样一台车的存在感,告诉我:豪华越级,还能再拼一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