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连续第二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6.7%至128.4万辆,创下新高。
进入2025年,虽然全球市场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6月总体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乘用车258.1万辆,商用车5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5%。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要驱动力,上半年出口106万辆,同比大涨75.2%。其中,乘用车出口101.1万辆,同比增长71.3%。分类型来看,纯电动车出口67万辆,插混车出口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2%和210%。
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排名发生了不小的变动。排在4-10位的依次是长安(下降1位)、29.9万辆(+4.9%);吉利(下降1位)、23.6万辆(-2.5%);长城(不变)、19.8万辆(-2.0%);北汽(上升2位)、14.1万辆(+20.5%);东风(上升2位)、11.5万辆(+2.7%);江淮(下降1位)、10.7万辆(-10.8%);特斯拉(下降3位)、10.1万辆(-31.8%)。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重要的出口中心和生产基地,年产能超95万辆。截至2025年6月,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电动车突破80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贡献近一半产量,累计下线超过300万辆整车。
不过由于马斯克的个人立场与公司早期环保形象冲突,欧美消费者抵制情绪升温,再加上竞争加剧、对其老旧电动汽车车型的需求疲软,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共交付汽车72.08万辆,较上年同期83.1万辆减少约13.3%。对于产品销往欧洲、亚太等多个市场的上海超级工厂来说,自然受到不小冲击,前六个月累计出口10.1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4.8万辆,同比锐减近三分之一。
上汽下滑1位排名第三,上半年出口量达到43.8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所有的“安吉安盛”号于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开启首航,搭载近5000辆上汽自主车型(MG3、MG HS、MG Cyberster等)以及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品牌汽车驶往欧洲。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总长228米、型宽37.8米,配置9500个标准装载车位(CEU)。截至目前,上汽安吉物流自营船队已扩容至36艘,稳居中国第一。
比亚迪上升3个名次,排名第二,今年前6个月累计出口47.2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43.3万辆)。增速高达132%,已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截至目前,其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以来,“合肥号”“深圳号”“西安号”“长沙号”“郑州号”等五艘汽车运输船先后交付,再加上去年投入运营的“开拓者1号”“常州号”以及即将交付的“济南号”,比亚迪将拥有一支由8艘滚装船组成的自营船队,大大缩短订单交付周期,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海外基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泰国工厂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陆续投产,5月15日,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布达佩斯,将专注于销售与售后、车辆认证及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与功能开发三大职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