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芦席棚到欧洲街头,东风56载驶过6200万辆车辙

今年9月,东风汽车迎来了建设56周年。从1975年第一辆EQ240两吨半越野车驶下生产线,到2024年第6000万辆汽车下线、2025年累计产销突破6200万辆。

从深山芦席棚到欧洲街头,东风56载驶过6200万辆车辙-有驾

五十六载春秋,东风从“三线建设”的一颗明珠,成长为驰骋世界的中国浪潮。当年的芦席棚车间,已化为智能生产线;手工锤敲的岁月,被机器人手臂的精准焊接取代。

从深山芦席棚到欧洲街头,东风56载驶过6200万辆车辙-有驾
图片

01 深山创业,马灯下的车轮梦

1969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种子在鄂西北的群山间萌芽。十万建设大军涌入十堰这个荒山沟,他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靠双手“敲”出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那段岁月,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85岁的老设计师郭元正回忆道。芦席棚当车间,咸菜就着固体酱油当饭食——初代东风人的日常,如今已成为博物馆里的浮雕。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这款车后来在1979年的战场上荣立战功,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老一代东风人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马灯精神”。在深山的夜晚,工人们提着马灯在工地间穿梭。没有现代化工具,他们就靠扁担挑、草鞋走,在芦席棚里讨论技术难题。

02 军车基因,猛士的诞生记

2002年,我军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研制工作起步,要求瞄准美军“悍马”。任务落在了已有几十年军车开发经验的东风身上。

“能研制这样的项目,一生就算没白活。”东风“猛士”总设计师黄松承担起设计任务时如是说。他带领团队历时4年半,完成了1.5吨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东风“猛士”的自主研制。

“猛士”的试车员徐刚回忆:“搞试验多苦多累,常人很难理解。什么时间最热,就往全国最热的地方跑;什么时间最冷,就往全国最冷的地方跑。在吐鲁番试验时那个热啊,恨不得把身上的皮都给扒下来。”

2007年12月,东风“猛士”开始批量列装部队。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12项超过了美军“悍马”,其余3项相当,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2008年,这一车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03 民用车转型,驶入千家万户

1978年,二汽成功生产东风EQ1405吨载重汽车,正式开启 “军转民” 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EQ140占据了中国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为运输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1987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的汽车生产厂。庆祝年产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黑白照片里,工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1992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随着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浪潮涌动,东风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创立。同年,第一辆“富康”轿车在襄阳装试厂下线。

进入21世纪,东风汽车着力发展自主乘用车事业,产品格局实现了从卡车为主向乘商并举的转变。从东风小康微型车到全系列商用车,东风的产品开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从深山芦席棚到欧洲街头,东风56载驶过6200万辆车辙-有驾
图片

04 新能源赛道,三大品牌攻占市场

2009年,东风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全力驶向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新赛道。如今,东风已构建起覆盖豪华、高端、主流的新能源品牌格局。

东风乘用车通过三大品牌协同发力,满足用户多元化用车需求。东风风神坚持“油电并举”,在稳住燃油车市场的同时快速向新能源转型。其代表车型风神L7 PHEV搭载马赫电混PHREV技术,成为同级唯一拥有205公里纯电续航的混动SUV。

成立于2023年11月的东风奕派,定位主流科技电动品牌。旗下eπ007和eπ008等车型,凭借前沿技术与智能体验引领行业新潮流。今年1月,东风奕派与华为开展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定位“国民纯电专业品牌”的东风纳米,则专注于为国民带来“灵动、精致、朝气”的出行体验。纳米01拥有同级领先66%“得房率”的极致大空间和同级唯一的全自动泊车功能,重新定义了国民车的价值标准。

从深山芦席棚到欧洲街头,东风56载驶过6200万辆车辙-有驾
图片

05 国际化布局,中国智造驶向世界

近年来,东风新能源品牌国际化进程迅猛。车轮滚滚,东风输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 “中国智造”的技术与标准

在2024年瑞士苏黎世汽车展上、2024年巴黎车展媒体开放日上、2025年里加波罗的海汽车展览会上,东风展台吸引了众多目光。东风猛士917、东风风行等车型,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

东风公司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加速“出海”步伐,稳健推动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目前,东风的海外服务网络基本已覆盖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主要沿线国家。

其中,东风岚图已进入挪威、丹麦、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0余个欧洲国家;东风猛士917则进入瑞士、西班牙、俄罗斯、迪拜等海外市场;东风纳米BOX车型更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风汽车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06 科技跃迁,从“制造”到“智造”

在东风的创新征程上,科技是制胜新赛道的关键之钥。近年来,东风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

东风自主研发的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已达47.06%,再次刷新行业记录。陈亘工程师和团队挑战极限,把自主混动发动机热效率推到行业新高度:“每滴油多跑半公里”的秘诀,全在这台马赫PHREV混动电驱动总成里。

在智能化领域,东风汽车旗下自主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搭载率达77%。2024年,东风发布“新汽车 新生活”科技跃迁3.0战略,首创“具身智能体”新汽车形态,打造八大科技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汽车旗下各自主品牌已于2025年2月完成了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接入工作,并陆续搭载应用于东风自主品牌车型之上,全面开启“更懂你”的智能出行时代。

“东风制定的标准占国内主机厂的40%”,这一数字背后,是东风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转变。

今年3月26日,中部地区首家汽车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在十堰市张湾区开馆。馆内,一幅巨型浮雕主题是“打汽车工业翻身仗”。

浮雕上的人物,全部脱胎于真实照片,都是东风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从1975年第一辆EQ240驶出生产线,到如今年产各类汽车数百万辆;从当年手工敲打到如今智能制造;从十堰深山到欧洲街头——五十六年,东风依然在路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