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

日前,理想官方宣布全新五座中大型SUV理想i6上市。CLTC续航标注660/710/720公里,官方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约23.98万。就这点数字,我先把它放在口袋里思考:你要的是长续航,还是更稳妥的性价比?我在车内试驾的那一刻,手指轻触怀挡式电子杆,金属边缘发出一丝凉意,像提醒我别把大盘子摔在地上。

一个微情节:同事小张在门口问:这车外观咋样?你说能卖出去吗?我笑道:先看路上,后看心情;风格不人人爱,但稳定派用起来省心。

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有驾

他又轻声说:我宁愿你给我讲清楚续航和充电速度。我点头。

数值这东西,总是需要画线标注不确定性。我把能确定的和有点模糊的数字摆在一起,方便你们对比:轴距约3000mm(样本少),长4950mm、宽1935mm、高1655mm(估算),电池87.3kWh(体感),前后功率分布为后驱250kW、四驱前后各150kW/250kW,CLTC续航710/720公里(样本少,视季节)。我想把它理解成一个省心但还没被真正考验过的配置清单。

我和你们的一个现实对照,来自同价位/同类的两款车之间的实操差别。同样是中大型纯电SUV,i6在门把手设计上走的是隐藏式,进出车门时感觉更干净、线条也更强,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多踩两下低调的那种无声等待;而对手车型若采用传统把手,开门的反馈更直接、几乎是一下就能到位。还有一个点:i6的屏幕组合是双联屏、怀挡式换挡,操控逻辑更偏科技感,而对手如果是单屏或机械换挡,日常使用时的直觉感会更熟悉。

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有驾

从供应链/研发的视角讲一个生活化的比喻。你要做一顿大餐,锅、油、盐、肉都不是单件产品,而是一整套要批量稳定供应的组合。电池、驱动、电控的批量稳定比单价贵更重要;哪怕单瓶的牛油很香,你要是一批批量送达,总体口味能不能保持一致,才是门店回头客的秘密。换句话说,纯电车的成本结构不止于一块三元材料的价格,而在于它能不能在多工序里保持一致性、能不能快速量产而不出问题。

前文有点放大招的趋势,我想自我更正两句:其实i6并不是缩小版i8的精确比喻。外观确实沿用了理想家族气质,但定位更偏向家庭日常使用的舒适与实用,不是单纯的跑量美学。我之所以一开始把它和i8对勘,可能是被车头线条的圆角和一体感带走了注意力;后来想想,更多的还是功能取舍——空间、舒适、日常使用的可控性。这样说来,判断它的价值点,应该回到看重的不是妖艳的外观,而是能不能在日常里更省心地用车。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页不起眼的细节:副驾仪表屏下角的烤漆边缘有轻微细划,那天试驾时我没怎么在意,但回看照片,忽然意识到大面积抛光的外观在日常使用里也会有小摩擦。像这种看起来微小的瑕疵,往往决定了你是不是愿意长期陪伴一台车。

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有驾

一个临场小计算:以87.3kWh为基准,若真实日常百公里耗电落在12–13kWh之间,按1.3元/千瓦时的用电成本,跑100公里大约需要18–17元左右。若你每月行驶1500公里,月成本大约在260–270元区间。这个数字和成本对比,尽管仍有变动空间,但至少能给你一个大体成本线的感知。(估算)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愿意把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日常充电成本的稳定性。

三处提问分散在文中,你们愿意接受隐藏门把手带来的微慢进入感吗?你觉得双联屏和怀挡是否真的提升了日常的使用效率?在你心里,续航里程的波动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小情绪一:有点麻烦,隐藏设计让找把手的速度没有传统车快。小情绪二:我承认,写车评有时像在给自己设立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清单,琐碎又有氧。

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在日常使用中,最看重的不是续航里程,而是充电便利和长期保值吗?

临场细节还有一个:我在座位靠背处摸到柔软的材质,坐起来并不太软,而是恰到好处的支撑,长期驾驶时腰腹的疲劳感下降一些,但这也意味着你要在选配里看清你需要的腰托和座垫厚度。

你们如果要选这台车,会不会因为外观个性而犹豫?你们更愿意把握一次试驾机会,还是按部就班等口碑传出再决定?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这辆车的价值,你会怎么说?

日前,从理想官方获悉,全新五座中大型车型上市,指导价24.98万,首销减1万,实际到手价23.98万,纯电续航720公里-有驾

这段路走下来,我想留给你一个开放的问题:风格、实用、成本,三者里你会先放弃哪一个来换取哪一个?这辆车的触感,和你钱包的温度,谁更先确定了你的选择?你愿意在这个价位段为一台中大型纯电SUV赌一个稳定的日常吗?把门把手的触感、屏幕的回馈、后排的腿部空间,一起带进来讨论吧。你们的答案,会不会比我的笔记更真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