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策略组再次用魔幻操作证明:顶级车手带不动青铜团队。
匈牙利站前40圈勒克莱尔全程压制迈凯伦双雄,最后20圈突然沦为移动路障,眼睁睁看着诺里斯和拉塞尔轻松超车。
车迷最痛心的不是赛车性能劣势,而是管理层的策略僵化永远在关键时刻坑自家车手。
前翼角度调整看似技术细节,实则是车队与车手决策权博弈的关键证据。
勒克莱尔赛后隐晦提到前翼设置改变,比赛数据证实该调整导致前部下压力激增8%。对比维斯塔潘去年巴西站前翼微调仅影响0.3秒圈速,法拉利的激进改动直接让赛车失去平衡。更蹊跷的是,这竟是赛前已确定的方案而非临时应变——明知亨格罗宁赛道以中低速弯著称,突然增强前部下压力必然导致转向不足。
底板磨损论看似合理却经不起推敲。SF-23前翼设计本就存在吃胎缺陷,斯帕站启用的新后悬架允许降低底盘高度,但亨格罗宁赛道为应对FIA的防滑板磨损抽查,车队被迫将胎压提升至28.2psi。这会形成恶性循环:高胎压加速轮胎退化,胎温过高又加剧底板磨损。拉塞尔能想到这点,说明梅奔策略组比法拉利更早预判赛道特性。
最该警惕的是燃油不足这个隐藏炸弹。汉密尔顿在斯帕为省油放弃追击阿尔本,勒克莱尔最后5圈的单圈油量比皮亚斯特里少0.8公斤。现代F1燃油计算误差通常控制在0.3公斤内,如此大的差额只能是策略组预判失误。红牛给维斯塔潘留出1.5公斤燃油余量应对缠斗的操作,法拉利策略组至今没学会。
当迈凯伦用两套不同配方轮胎执行交替策略时,法拉利还在用2019年的保胎思维。看看里卡多开着小红牛都能靠undercut超车,就知道问题不在赛车性能。比诺托时代遗留的决策链条冗长、赛道工程师权限过低等顽疾,让勒克莱尔每个弯道都在填坑。建议把策略组送去电竞队练三个月《F1 23》,可能都比现在临场反应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