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车主们常遭遇“违章半个月后才知晓”“跑车管所排队处理”“小违章白交冤枉钱”的困境。 2025年11月1日,公安部推出的6项交管“一网通办”新措施正式实施,交管12123APP同步升级。
全国5.9亿注册用户将直接享受“违章3天内必提醒”“一年4次免罚机会”“9分以下违章线上办结”三大核心福利,高频业务办理时间平均压缩70%。
3天内必达,证据透明化
过去非现场违章通知延迟数日或半月,导致车主错过处理期限。 新规实施后,全国287个城市已建成“违章采集-智能审核-快速推送”闭环系统。
本地普通违章如违停、压线等,70%能在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推送通知,最晚不超过3个工作日。部分城市高清摄像头抓拍的违章,最快2小时内即可收到提醒。
异地违章因需跨区域数据同步,推送时间稍长,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车主可通过APP“异地违法”板块手动查询。
提醒内容包含违章时间、具体地点、违法行为及高清证据照片或视频。 若车辆被套牌,车主可立即准备材料申诉。
逾期未提醒可申请撤销违章。 若非现场违章录入系统后超过3个工作日未收到通知,车主可通过“违法申诉”功能提交申请,交管部门5个工作日内核查,符合条件的直接撤销记录。
2种类型,严格限定条件
每年4次免罚机会由“2次首违警告+2次视频教育免罚”构成。 该权益按自然年计算,未使用次数不结转下年。
首违警告适用于年度内首次发生的轻微交通违法,如未按规定临时停车、超速未达20%等8类行为。 系统自动触发“首违警告”,车主确认后即免罚。
视频教育免罚要求车主观看30分钟交通安全教育视频并通过答题测试(正确率≥80%)。 部分城市支持观看30秒至5分钟的短视频完成免罚。
免罚仅适用于22类轻微交通违法,闯红灯、酒驾、超速50%以上等严重违法不适用。 车辆须为个人名下非营运小型汽车,货车、网约车等排除在外。
车主可在APP“我的-免罚权益”中查询剩余次数。 家庭共用车辆需提前协商免罚机会使用,避免浪费名额。
9分以内违章3分钟办结
9分以内、罚款200元以下的非现场违章均可线上处理,无需再跑车管所。 处理流程简化至三步:登录APP进入“违法处理”、选择记录并核对信息、支付罚款。
支付成功后系统即时生成电子凭证,全程最快3分钟完成。 若对违章有异议,可通过APP“异议申诉”功能上传行车记录仪视频等证据,交管部门3个工作日内线上核实。
处理非本人名下车辆违章需提前备案。 在“业务中心-机动车业务-备案非本人机动车”中完成上传证件、人脸识别等步骤。
41项网办业务覆盖车主高频需求,包括免检车申领标志、解除抵押登记、驾驶证换证等。 新车上牌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号牌证件邮寄到家。
避免福利变烦恼
实时提醒需手动设置才能生效。 车主需更新APP至最新版本、核对绑定手机号、开启消息推送权限。 更换手机号后应及时通过“变更机动车联系方式”功能更新。
免罚机会不会自动减免。 车主需在收到违章通知后7个工作日内主动申请,逾期视为放弃。 一旦点击“处理并缴款”完成缴费,将无法再申请免罚。
这次升级将交通管理导向“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新阶段。 有车主发现,4次免罚政策实施后,试点城市轻微违法发生率下降37%,主动纠正违法的比例提升62%。
4次免罚机会是否足以覆盖常见疏忽? 对于每天通勤穿梭于复杂路况的驾驶员而言,这些限额或许仅能缓解偶尔分神的代价。 当宽容政策遇上长期不良驾驶习惯,教育效果与执法底线之间仍需寻找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