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EV可能是比亚迪最用心打造的一台车——底盘质感一流,机械素质在线,却在国内市场彻底边缘化。』它曾是特斯拉Model 3的挑战者,如今月销仅174辆,累计不足6000台。为什么一辆开起来硬朗、拥有530匹马力、3.8秒破百性能的电动车,会陷入“既要运动又要家用”的定位尴尬?是价格失守、内部资源倾斜不足,还是消费者更看重故事而非实力?本期播客深入剖析海豹EV从高光到沉寂的背后逻辑:一辆车的成功,不只靠技术,更取决于能否讲好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我们今天想要深入聊聊的海豹EV,说实话,这车最近的数据有点让人心里一紧。10月只卖了174辆,你敢信吗?
嘉宾:我看到的时候也愣了一下,你刚说174辆?这数字太扎眼了。我记得它刚出来那会儿,可是冲着特斯拉Model 3去的,热度高得不行,结果现在几乎没人讨论了。
主持人:对,2025年1到10月加起来才卖了5864辆,在比亚迪自家体系里,基本就是吊车尾的水平。你说它产品不行吧,其实真不是,但市场就是不买账。你开过这车,感觉怎么样?
嘉宾:我得说,实话讲,这车开起来真不差。它比比亚迪大多数车都要硬朗,更有运动感。过弯的时候支撑性很好,侧倾控制得不错,底盘整体性很强,指向也精准。说白了,它是真想给你一点驾驶乐趣的。
主持人:这就有意思了,产品力能打,开起来有质感,可销量却一路往下掉。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抛个问题——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你觉得呢?
嘉宾:我觉得,问题出在定位上。你刚说它想叫板Model 3,可现在的情况是,说它是运动轿跑吧,玩操控的人觉得它不够纯粹;说它是家用车吧,空间和舒适性又被自家的汉给碾压了。等于两边都没占住。
主持人: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定位尴尬。你想啊,消费者买二十万左右的电车,要么图品牌,要么图智驾,要么图流量。海豹有什么?它没有SU7那种话题性,也没有华为加持的智驾,甚至连价格优势都没绷住。二十多万卖不动,现在降到十五六万,反而伤了品牌形象。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降价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降得太快太狠,早期车主会觉得被背刺,后来的人又会觉得‘这车是不是本来就不值这个价’?心理上就打了折扣。
主持人:而且你别忘了,比亚迪自己也在‘内卷’。新车一茬接一茬,什么汉L、海狮、宋L,个个都在抢资源。海豹EV夹在中间,既没有足够的宣传,又没有独特的记忆点,慢慢地就被淹没了。
嘉宾:说到产品本身,我觉得还是得给它一点尊重。e平台3.0 Evo架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钢用得多,关键部位还用了铝,比如羊角和下叉臂。离地间隙低,重心稳,这些硬件摆在那儿,不是摆设。
主持人:简单讲,这车的底子是好的。你刚说它开起来有运动感,那它在舒适性上是不是就得妥协?比如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表现咋样?
嘉宾:铺装路面的小颠簸过滤得很完整,震动传进来很柔和,不突兀。但要是遇到大坑或者连续烂路,悬挂的压缩和回弹就有点跟不上了,会有多余的晃动。不过顶配的云辇版就好很多,处理起来更从容,冲击感轻不少。
主持人:所以呢,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硬件是基础,调校才是灵魂。海豹的硬件给到了,但软件层面的优化,尤其是普通版,还有提升空间。那动力呢?听说四驱版挺猛的?
嘉宾:后驱版确实普通,动力够用但不出彩,而且原厂轮胎配得一般,抓地力不够,有点拉低整体质感。但四驱版不一样,双电机530匹马力,零百加速3.8秒,那才叫海豹的完全体。你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座椅上。
主持人:530匹马力,3.8秒破百,这数据放在20万级里也算第一梯队了。可问题是,这么强的性能,市场知道吗?消费者关注吗?好像并没有。你说是不是有点可惜?
嘉宾:太可惜了。而且你发现没,除了低配的510版本没上800V平台,其他配置其实挺全的。天神之眼智驾、大屏、全景天幕、加热通风、丹拿音响,该有的都有。但问题是,现在谁家配置差啊?大家都在堆,你有我也有,甚至别人还多一个零重力座椅或者冰箱。配置同质化太严重了。
主持人:对,这就是另一个关键点——光靠堆配置,已经没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了。消费者早就不吃这一套了。而且你刚说510低配没800V,那对于看重补能效率的人来说,这就是硬伤。花十几万买电车,谁不想充得快一点?
嘉宾:是啊,而且落地价优惠也不大。没销量,厂商就没动力给折扣,可价格再降,又要掉进10到15万那个红海市场,那就更没利润了。等于卡在中间,上不去也下不来。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感慨。你说海豹EV是不是比亚迪最用心做的一台车?从底盘用料到操控调校,再到三电系统,至少在当时,它真算得上是一流水平。可现在呢?在国内几乎被边缘化了。
嘉宾:我同意,不夸张地说,它可能是比亚迪最有诚意的一台车。底盘质感一流,机械素质在线,三电和操控都算中上。可国内市场就是没捧它。有意思的是,这车在国外反而挺受欢迎,出海之后卖得不错。
主持人:这就像个讽刺。国内卷到死,出海反而找到活路。你说这是不是说明,有时候不是产品不行,而是市场环境太复杂?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好车,还要故事、要标签、要情绪价值。
嘉宾:没错,而且你想想,国产车现在只要肯堆料,机械素质真不差。但大家要的不是‘能开’,而是‘好开+好用+好看+有面子’。海豹可能赢在‘能开’,但输在了其他维度。
主持人:所以呢,我们来回看一下。海豹EV销量低迷,不是因为产品力差,而是定位模糊、价格失守、竞争激烈,再加上内部资源倾斜不够。它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优等生,明明成绩好,却没拿到奖状。
嘉宾:而且你要知道,它曾经是冲着Model 3去的,刚上市时多风光。现在10月只卖174辆,累计5864辆,这个落差太大了。但换个角度,它在国外受欢迎,说明产品本身是有竞争力的。也许,出海真的是条不错的路。
主持人:是啊,有时候换个战场,反而能活过来。这让我想到,一辆车的成功,不只是技术堆得多高,还得看它能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能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海豹的教训,可能比它的成绩更值得琢磨。
嘉宾:我特别同意。你说它运动吧,它又想兼顾舒适;你说它家用吧,空间又不如汉。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最后可能两边都没讨好。与其这样,不如更极致一点,要么彻底运动,要么彻底家用。
主持人:对,定位清晰比配置堆得多更重要。而且你看,它有530匹马力,3.8秒破百,这性能在国内几乎没人提。大家讨论的都是智驾、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性能,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嘉宾:所以呢,这车就像一个沉默的技术派,埋头做事,却不擅长吆喝。结果就是,好东西没人知道,知道的人又觉得它‘不值这个价’。挺无奈的。
主持人:最后我想说,本期节目中最发人深省的一个观点是:海豹EV可能是比亚迪最用心打造的一台车,却在国内市场彻底边缘化。这说明,一辆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有多好,更取决于它是否被正确地定位和讲述。感谢你一起聊完这期,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