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新能源车市又热闹起来了!
5月第二周(5月5日-11日)的销量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伸长了脖子看。
要说这市场真是冰火两重天,有人高歌猛进,有人却急得直跺脚。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周的销量门道,看看哪些品牌在闷声发财,哪些品牌正憋着劲儿搞事情。
先说头号玩家比亚迪,这周又是6万7千多辆的成绩单,稳稳坐在冠军宝座上。
不过这销量涨得有点突然,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最近订单接到手软——光是上周就新增8万台订单,加上五一假期那周的10万台,两周订单突破18万台!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的煎饼摊突然爆单,每天排队的队伍越拉越长。
不过这背后也有隐忧,订单增长这么猛,工厂产能能不能跟上?
要是哪天交付延迟,口碑会不会受影响?
这事儿可得盯着看。
再看看新能源车市的"千年老二"理想汽车,这周销量直接跌到8千多台,环比下滑28%。要说原因也简单,老款L系车型清库存快收尾了,再加上五一假期影响。不过人家新车型L系列智能焕新版已经上市,上周又拿了1万5千台订单。这就像手机厂商每年发新机,老用户换新机总得等几天。不过有个问题值得琢磨:理想这次升级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如果只是换个外壳,恐怕很难让老用户心甘情愿掏腰包。
零跑和问界这周表现挺亮眼,都冲到了7千台以上。特别是问界M8,才上市22天就大定7万台,这周交付量突破1千台。要说这车真是踩准了节奏,现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SUV市场,除了理想L系列就是问界M8在较劲。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问界现在卖得最好的还是老款车型,新车交付速度能不能跟上?要是出现"卖得多交得少"的情况,口碑可就要打折扣了。
吉利银河这边刚推了星耀8,价格直接杀到11万5千起,这周销量7千1百多台。这招低价走量挺狠,但有个问题:11万价位现在卷得厉害,五菱星光、比亚迪秦PLUS都在这个区间虎视眈眈。银河能不能杀出重围?关键看质量稳定性,要是小毛病多了,低价策略反而会砸招牌。
小鹏这周6千8百多台,虽然环比微增,但比起巅峰时期还是差了口气。现在新能源车市有个怪现象:造车新势力里,传统车企孵化的品牌普遍比纯新势力过得滋润。小鹏作为纯血新势力代表,是不是该考虑换个活法了?
小米汽车这周5千1百多台,比起前两个月的7千台下滑明显。不过仔细看数据,SU7标准版要等42-45周才能提车,这排产周期简直离谱。按说小米粉丝基础这么牢,要是真能月销破万,排产怎么也得缩短到10周以内。现在这个情况,要么是产能卡脖子,要么是订单没预想中那么猛。这里面门道值得深扒。
蔚来这周有点意思,虽然单品牌销量不到4千台,但算上乐道和萤火虫,三大品牌加起来超过6千台。最近又在搞组织架构调整,把子品牌整合回体系里。这种"分久必合"的操作,有点像互联网大厂调整事业群。不过整合之后效率能不能提升?特别是乐道品牌,之前被传定位中端市场,现在整合后会不会和蔚来主品牌打架?
特斯拉这周突然掉到3千台,比起第一周的1万零3百台直接腰斩。要说原因也简单,5月第一周包含五一假期前的抢购潮,第二周自然回落。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现在终端优惠越来越大,Model 3降价后市场反应到底如何?会不会出现"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腾势N9连续7周交付破千,阿维塔06也在加速交付,这些二线豪华品牌现在压力山大。特别是极氪、深蓝这些品牌,月销勉强4千出头,在头部品牌的挤压下日子越来越难。现在市场有个趋势:年销量不过10万台的新势力,很可能要被洗牌出局。
纵观整个市场,有几个现象值得玩味:一是"以价换量"成常态,比亚迪、特斯拉都在降价,吉利银河更是直接定低价;二是"新车效应"越来越强,问界M8、吉利星耀8这些新面孔动不动就月销破万;三是传统车企孵化的品牌表现普遍优于纯新势力,像吉利的银河、蔚来的乐道,都展现出体系化作战的优势。
不过这里面藏着个隐患:现在新能源车市看似热闹,但真正赚钱的品牌没几个。比亚迪靠着规模效应还能撑撑,其他品牌动不动就降价促销,利润空间早就被压缩得厉害。更关键的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光靠堆配置、打价格战早晚要审美疲劳。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数据: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40%,但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充电设施、售后网络还跟不上,这会不会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像问界M8这种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在下沉市场能走多远?
说到底,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就像百米冲刺,大家都拼了命往前冲。但马拉松比赛比的不是冲刺速度,而是持久力。当补贴退坡、资本退潮后,哪些品牌能活下来?是手握现金的比亚迪,还是体系完善的传统车企?这个问题,或许明年这个时候就能看出端倪。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觉得现在新能源车市是不是该降降温了?那些天天喊着"颠覆行业"的新势力,到底能不能兑现承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