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

很多车主在保养爱车时都非常细心,对发动机、变速箱的状态了如指掌,更换轮胎时也懂得挑选知名品牌、合适的尺寸和特定的花纹。

然而,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就隐藏在崭新轮胎的胎壁上——那两个颜色鲜艳的小圆点,一个通常是红色,一个通常是黄色。

绝大多数人可能从未留意过,或者看到了也只当是生产过程中的某种记号,不以为意。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但实际上,这两个小小的圆点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它们是轮胎制造工艺精密化的产出,是工程师为了实现车辆行驶平衡而特意留下的重要标记,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乘坐舒适度,乃至燃油经济性和行车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两个颜色不同的小圆点各自代表的含义。

它们是轮胎在出厂前,经过专门的动平衡检测设备精确测量后标注出来的。

黄色的圆点,通常被称为“轻点标记”。

我们知道,一条轮胎是由橡胶、帘布、钢丝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在复杂的生产流程中,无论工艺多么先进,都无法保证整条轮胎三百六十度的重量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总会有那么一个点,在整个圆周上重量最轻,而黄点就是用来标记这个最轻位置的。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在安装时进行重量补偿。

与黄色圆点相对应,红色的圆点则代表着轮胎的“重点标记”,更准确的说法是“纵向刚性最大点”。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专业,通俗地理解,可以认为这一点是轮胎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径向力波动最大的地方,通常这个位置的重量也相对最重。

当轮胎滚动时,胎壁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形和回弹,而红点标记的这个区域,就是胎壁最硬、振动最显著的地方。

可以把它想象成轮胎上一个微小的“硬骨头”,它在高速旋转时对振动的影响最大。

了解了这两个点的身份,那么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忽略它们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呢?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最直接、最容易被驾驶者感知到的,就是车辆在特定速度下的抖动。

很多驾驶员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车辆在市区以中低速行驶时一切正常,感觉平稳顺畅。

可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当车速提升到某个区间,比如时速110公里到120公里之间,方向盘会突然开始出现高频的、规律性的抖动,手握在上面能感觉到明显的震颤,严重时甚至整个车身都会随之共振。

而奇怪的是,如果继续加速,将车速提高到130公里以上,这种抖动现象反而会减轻甚至消失。

许多人会误以为是车辆的悬挂系统或者转向系统出了问题,急忙去做四轮定位,但结果往往是问题依旧。

其实,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很大概率就是轮胎安装时没有正确利用这两个标记点,导致了车轮的动平衡被破坏。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这背后的物理原理很简单。

一个重量分布不均的物体在高速旋转时,微小的重量差异会被离心力成倍放大。

轮胎上那几克到十几克的重量差,在每分钟上千转的高速下,会转化为一股持续冲击悬挂系统的力,这股力的大小可以达到数公斤。

正是这股不平衡的力,导致了方向盘和车身的抖动。

而之所以在特定速度区间最明显,是因为这个速度恰好与车辆悬挂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产生了共振,从而放大了振感。

这种抖动不仅严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和高级感,更会带来一系列连锁负面效应。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首先是加速轮胎的非正常磨损。

不平衡的车轮在滚动时,并非平顺地接触地面,而是带有一种微小的跳动,这会导致轮胎胎面出现一块一块的“偏磨”或“跳花”现象。

本来设计寿命可以达到五六万公里的轮胎,可能在行驶了四万多公里后就因为偏磨严重而不得不提前更换,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长期的异常振动会对车辆的悬挂系统,如减震器、球头、拉杆等部件造成额外的冲击和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

更重要的是安全隐患,不均匀磨损会破坏轮胎的结构强度和抓地力,在湿滑路面或紧急制动时,其性能会大打折扣,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增加爆胎的风险。

此外,不平衡的车轮还会增大行驶阻力,导致燃油消耗量上升。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既然这两个小圆点的作用如此关键,那么在更换新轮胎时,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安装呢?

这其中有一套标准的作业流程。

首要的原则是,将轮胎上的黄色“轻点标记”对准轮毂上的气门嘴。

这是因为气门嘴及其内部的胎压传感器(如果有的话),是整个轮毂上重量最集中的部分。

将轮胎最轻的位置与轮毂最重的位置相对应,这是一种天然的“以轻补重”,可以最大程度上抵消彼此的重量差,实现初步的重量平衡。

不过,这个原则也有例外。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在一些对精度要求更高的原厂轮毂或高品质轮毂上,厂家同样会在轮毂的最轻点做一个标记,这个标记通常是一个白色的油漆点或一个小凹坑。

如果轮毂上有这样的轻点标记,那么安装的优先级就要改变了。

此时,应该将轮胎上的红色“重点标记”对准轮毂上的轻点标记,实现“以重补轻”,这种对位方式的平衡效果理论上会更佳。

总的来说,就是有轮毂轻点标记时,红点对轮毂轻点;没有轮毂轻点标记时,黄点对气门嘴。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黄点对气门嘴,还是红点对轮毂轻点,都仅仅是安装过程中的“预平衡”步骤,它能让车轮的初始不平衡量降到最低,但不能完全替代最后的关键一步——动平衡检测。

在轮胎安装到轮毂上并充好气之后,必须将整个车轮总成放到专业的动平衡机上进行检测。

换轮胎看不懂红黄点?老司机也不懂?看完秒变专家!-有驾

机器会模拟车轮高速旋转的状态,通过精密的传感器测算出不平衡的位置和重量差。

随后,维修技师会根据机器的指示,在轮毂内外侧的相应位置上,用卡钳夹上或粘贴上相应克数的平衡块(通常是铅块或更环保的锌块),以此来彻底消除不平衡量。

根据行业数据,经过了正确标记对位和精确动平衡处理的车轮,可以有效减少高达百分之三十的轮胎异常磨损。

所以,下次更换轮胎时,一定要确认维修店是否执行了这一整套完整的流程。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有些高端轮胎品牌,由于其生产工艺极为先进,轮胎的均匀性做得非常好,出厂时可能就没有标注红黄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免除动平衡,恰恰相反,越是精密的轮胎,越需要通过动平衡机来实现完美的行驶状态。

另外,如果轮胎使用了一段时间,胎壁上的标记点因为磨损或刷洗而消失了,也不必过分担心,专业的维修技师可以直接通过动平衡机来找到不平衡点并进行校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