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我今天刷到一个消息,心都凉了半截。JEEP,那个曾经在越野圈里走路都得摇头晃脑的硬汉品牌,现在它的“娘家”广汽菲克,连工厂都卖不出去了?你没听错,五次拍卖,全流拍! 从一开始的19亿起拍,一路跌到9.9亿,还是没人要。这哪是卖工厂,简直是“清仓大甩卖”还送情怀。现在更狠,直接拆成两包:地皮设备6亿,生产线2亿,加起来8亿,相当于原价四折出!这价格,天都塌了,你说会不会有人接盘?
老铁们,咱们今天不聊新车,不谈配置,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一个曾经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品牌,怎么混到今天连“盘子”都送不出去?
先说说这工厂。长沙工厂,占地不小,设备也算齐全,按理说是个“现成饭”。但现在谁还缺工厂?新势力们早几年疯狂拿地建厂,现在产能利用率普遍在70%上下晃悠,离80%的健康线都差一截。 乘联会的数据明摆着:上半年全国产能利用率才71.6%,说白了就是**“十个工位,三个闲着”**。你这时候再买个新厂,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生产线买回来,电费都交不起,更别说养人了。所以这工厂,看着是资产,实则是个“负资产”,劝退了不少潜在买家。
再说说JEEP这个品牌本身。曾经的“越野神车”,现在在国内市场几乎销声匿迹。油车时代它靠情怀支棱,可电动化这波大潮,它彻底掉队了。 别人玩三电技术、拼智能驾驶的时候,JEEP还在纠结“大梁要不要保留”。结果呢?消费者用脚投票,销量直接“跌冒烟了”。没有销量支撑,品牌价值一落千丈,连带着工厂都成了“烫手山芋”。你说谁愿意接这么个烂摊子?买回来是造JEEP电车?还是换个牌子贴牌卖?风险太大,搞不好就是“气的蹦起来”的结局。
再看看现在的市场环境。新能源赛道早就不是“蓝海”了,简直是“红到发紫”。比亚迪、特斯拉稳坐钓鱼台,“国民神车” 的地位牢不可破。新势力里,理想、蔚来、小鹏各有各的拥趸,“车界网红” 一个接一个。传统巨头们也没闲着,大众、丰田、本田都在拼命转型。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花几个亿去接一个没落品牌的核心资产?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资本现在精着呢。
咱们不妨拿几个竞品对比下。比亚迪,人家工厂都是自己建的,技术全栈自研,三电系统顶呱呱,“真香”定律屡试不爽。人家现在愁的是产能不够用,哪会去接别人闲置的厂?特斯拉更别说了,上海工厂效率高到离谱,Model 3和Model Y简直就是“出片利器”,全球热销。它要扩张,也是自己拿地,不会碰这种二手货。再看理想汽车,精准卡位家庭用户,增程式没续航焦虑,“床车”属性拉满,销量一路狂飙。它要扩产,直接建新工厂,干净利索。这几个主儿,哪个不是自己“支棱起来”的?谁会去捡广汽菲克的“老咕噜棒子”?
还有个关键点——智能化。现在买车,大家不光看马力,更看“算力”。L2级辅助驾驶都快成标配了,人家都在卷城市NOA、高阶智驾。可广汽菲克停摆前,它的智能化水平在哪?还在用十年前的车机系统,连手机互联都不流畅,你说消费者能上头吗? 技术跟不上,品牌就没了灵魂,工厂再新也白搭。
再说说消费者心理。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理性,“买菜车”要省油,“驾驶玩具”要好玩,“装逼利器”要排面。 但安全和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已经破产、品牌信誉受损的车企,你敢买它的车吗?万一哪天售后没了,配件断供,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很多潜在买家宁愿多花点钱买个放心,也不会去赌一个“复活”的可能性。
猫哥我认为,这次8亿甩卖,大概率还是没人接盘。 不是价格不够低,而是整个游戏规则变了。过去拼的是产能、渠道,现在拼的是技术、生态和用户粘性。 广汽菲克的资产,更像是上一个时代的“遗物”,和现在的市场需求完全脱节。没有品牌力加持,没有技术储备,光有个空壳工厂,谁要?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希望。万一有哪个“神秘买家”,想借壳重生,搞个新品牌呢?比如专门做硬派越野电车,把JEEP的情怀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听起来挺“上头”,但难度系数太高,搞不好就是“打脸”现场。
所以老铁们,广汽菲克这次8亿甩卖,你觉得会有人接盘吗? 是彻底凉透,还是能等来“白衣骑士”?这样的“落魄贵族”,你还愿意为它的情怀买单吗? 评论区聊聊,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