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又“出圈”了。
“出圈”的原因,是尹同跃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幽默却不失深度的发言。他表示,行业目前正在反内卷,实际上奇瑞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企业领导反而有点‘弱智’了。实际上我们是胆子比较小的一家企业,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我们在新技术方面积极开发,但新技术上车也很胆小;宣传上我们也不敢得罪谁。我们一直说,在国内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国外我们就特别担心被别人讨厌。”
“过去,车企都是要销量,要速度。如今,中国汽车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我们更要品牌、要创新、要管理的变革、要品质和服务的升级。而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技术突破,都需要时间耐心。”尹同跃表示,当前车企蜂拥出海,希望政府、协会、媒体等共同创建一个让海外市场能够接受的、可持续的、有序的出海方式。
“我们要做国家‘走出去’的纽带,而非麻烦制造者。”他强调,企业应携手上下游构建全球统一战线,通过共赢合作消解误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有序出海。演讲最后,尹同跃还呼吁行业加强自律与交流。“多一些坦诚的沟通,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中国汽车人需凝聚共识,以协同之力实现产业做强、做大、做长久的共同目标。”
这段演讲,成为2025中国汽车论坛最大的亮点。不仅“出圈”,而且广受赞誉——朋友圈里,很多别的主机厂领导主动转发;评论区里,很多网友留言:“这才是车企领导该有的格局”、“会说你就多说点”……
为什么这段发言能引发这么大的影响和共鸣呢?
最主要的是尹同跃特有的幽默和松弛。众所周知,这种行业论坛一般都严肃、冗长、专业,让人听了容易昏昏欲睡,而尹同跃特别擅长用俏皮和“活人感”十足的语言,让人瞬间精神起来,忍俊不禁。
比如他说前面拖堂太久了,直接跳过很多准备的内容,翻到最后一页呼吁汽车工业协会多组织一些饭局。“汽车行业要见面,特别是领导人。越不见面,误会会越积越深。协会要多组织活动,才能互相学习,互相谅解,互相理解,也可以突破一点点的禁酒令。”
这段话的“含金量”非常高。
众所周知,上半年因为“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几大自主品牌之间“剑拔弩张”,最后几个部委出面,召集17家主流车企一起开会,内容就是要“反内卷”,避免中国品牌之间无序竞争。
尽管发言时间短,但尹同跃却表达了几个“真相”:一是并没有把奇瑞摘出来,承认“也跟着别人干坏事”;二是表达了奇瑞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哲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三是作为出口最多的企业,奇瑞多次呼吁不要卷到国外,要融入当地,有利他精神才能在海外可持续发展;四是呼吁车企领导多沟通,减少误会……
事实上,无论是在自家的产品发布会上,还是在一些公开的论坛上,尹同跃都保持一贯的“水准”。比如,2023年,他说“奇瑞将不再客气,有信心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位置”,去年他又说:“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
相比别的企业领导“说狠话”,尹同跃的“狠话”并不让人反感,一方面是他没有攻击别人,只是说了自己的目标,而且基本都实现了;二是他的表达方式让人很舒服,基本用“自嘲”的口吻,比如在谈及“不客气”时,他就笑言——自己因为每年都要“吹牛”,有点晚节不保,但“吹牛”也是有讲究的,要看哪个“牛”更容易实现,就先吹哪个。
除了尹同跃,恐怕不会有第二个车企董事长会用“吹牛”来形容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据透露,因为奇瑞“不树敌”、人缘好,因此在部委召集17家主流车企开会时,还提议让奇瑞来牵头制定相关的准则。
在汽车行业,除了尹同跃外,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是因为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而成就独树一帜的领导人IP。他热爱汽车行业、敢爱敢恨、仗义执言、真诚纯粹,也赢得了很多拥趸者。
此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个人IP打造上也可圈可点。他形象亲民、表达温和且专业,带领长安汽车团队兢兢业业,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让长安汽车独立发展的机会,并升级为一级央企,在长安汽车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总体而言,相比民企,央国企领导要打造个人IP难度要大很多,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白费力气。这主要是因为,在当下嘈杂的媒体环境下,要想打造IP,不仅要像尹同跃、魏建军、朱华荣一样,个性鲜明,非常有人格魅力;而且还得是一把手,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而大多数央国企领导都是职业经理人,任期就几年,很难让人有记忆点。
是不是一定要打造领导人IP?
在雷军带火小米汽车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雷军不可复制。之所以还要做,一方面是像朱华荣说的一样,是以身作则,给团队做榜样,带动团队一起重视新媒体传播;另一方面,是像长城汽车CGO李瑞峰所说,只有躬身入局,才知道新媒体的玩法和年轻人的喜好,以及更好地评估营销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企业领导其实做得很好。
提新媒体运营,就不得不提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他以“车圈胖头鱼”自称,却被公认为“车圈第一网红”,放得开,举重若轻。他也很明确地说过,自己直播或拍短视频,不是为了带货,而是推动团队营销思路的转型,真正实现年轻化营销战略。
再比如,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兼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柳长庆。他的“长庆会客厅”娓娓道来,基本上成为红旗重大事件和运营思路对外传播的“窗口”,如果想了解红旗近期发生了什么,那么,翻一下他的视频号就可以有大致的了解。
还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他视频更新频率很高,主要是产品内容,短平快。所以车企中,奇瑞对新媒体的研究最深入,不仅自己孵化了很多主播和账号,而且还对员工和4S店进行新媒体培训,这些都得益于李学用多年前就发现新媒体的“商机”,并果断把握住了。
再比如,一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他以“i人营销官”出道,持续输出专业知识,如车规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区别、门把手安全、新能源汽车撞车后着火等话题,通过“工程师视角”建立技术信任感。特别是最近关于某热销车型使用消费级芯片的视频,引发了很多同行的转发和点赞。
不得不提的还有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1986年出生的他,年轻、专业、表达能力强、精力无限好。他被亲切地称之为“邓工”,无论视频还是微博,常常科普新能源知识,可看性很强。
但是不是一定要打造个人IP呢?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在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两个企业——比亚迪和吉利,都没有刻意打造领导人IP。哪怕是流量超高的“初代网红”李书福,每次出镜基本都跟教育和公益有关,可以说非常克制使用自己的品牌,让人敬佩。
不仅李书福没有凹人设,吉利的营销高管们也很低调。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入驻微博后,并没有着急做认证,也不担心粉丝量低“不好看”,因为账号没有“加热”,所以关注他的人基本都是吉利旗下品牌的真实车主,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听到很多车主真实的声音。
即便这样,他都表示,这是非常繁重的一项工作。
事实上,与车主加强沟通,做用户型企业,并不意味着车企领导一定要做个人IP或成为“网红”。我所知道的,无论是林杰还是李学用等领导,手机里都有很多用户朋友,同时也有非常专业的用户运营团队。
当下有些车企高管,只是看到了“打造IP”表面现象,为了打造IP而打造IP,其实是非常浪费自己和团队的精力。毕竟,传统车企高管,特别是还要面临岗位轮换的央国企领导,要想效仿雷军做流量,是根本不现实的想法。
不要说雷军,哪怕是余承东、李斌、李想和何小鹏等人,他们也都出身互联网,有很强的网感和号召力,都是传统车企高管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对于传统车企高管而言,应该学习尹同跃“好榜样”——认清自我定位,不为流量所困,但每次出场,都能用独特的个人魅力,获得掌声和同行的敬意。
当下,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我很努力”的表演式出镜,已经很难打动用户和媒体,因为最终还是要用业绩说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