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场本应震撼人心的活动——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龙》烟花秀与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的极限爬坡挑战,却因对生态的漠视与对公共安全的轻慢,沦为舆论场上的“反面教材”。这两场闹剧的背后,是策划者对艺术边界的僭越、对营销底线的践踏,以及对公众信任的透支。
喜马拉雅烟花秀:艺术之名下的生态掠夺
2025年9月,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在海拔4670米至502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以“致敬在地文化”之名,点燃了1050盆烟花。这场名为《升龙》的表演,表面是艺术与自然的对话,实则是一场生态灾难的预演。
尽管主办方宣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但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让“降解”成为伪命题。低温少雨的气候延缓了微生物活动,烟花残留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及金属颗粒物,可能长期滞留冰川与土壤中,威胁下游数亿人口的饮用水源。更遑论燃放产生的强光与巨响,对雪豹、岩羊等高原野生动物的惊扰——正值“贴秋膘”的繁殖期,声光刺激可能导致动物弃巢、繁殖周期紊乱。
喜马拉雅山脉对当地居民而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圣境”。而蔡国强在爆破现场手持话筒宣称“祥云漂亮‘死了’”,将他人信仰之地视为自我表达的舞台,暴露了成功艺术家对文化禁忌的漠视。这种“艺术特权”思维,与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中“孤独天才”的叙事一脉相承,却忽视了艺术创作最基本的伦理底线——尊重与共情。
日喀则市调查显示,活动直接破坏草地面积30.06公顷,15.29亩土壤草毡层遭损,且残留物清理不彻底。依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46条与《草原法》第49条,此类行为明确禁止。然而,策划者仅以“补救行动”敷衍,未对长期生态修复提出具体方案,更未反思艺术创作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天门山爬坡挑战:营销噱头下的安全闹剧
2025年11月12日,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的极限爬坡挑战,因防护绳卸扣脱落导致车辆失控撞毁护栏,将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秀,演变为全网嘲讽的“翻车现场”。
风云X3L定位为城市SUV,采用横置双电机四驱系统与城市静音轮胎,离地间隙仅190mm。将其置于平均坡度45°、台阶湿滑且宽仅30厘米的天梯,无异于让游泳新手挑战激流险滩。电子限滑系统0.3-0.5秒的响应延迟、轮胎浅花纹的抓地力不足、动力布局的扭矩传递效率低下,均暴露了车型定位与营销场景的严重错位。
对比路虎2018年挑战天梯的筹备:3个月场地测量、职业车手训练、双安全缆绳独立固定、山底缓冲区域设置……奇瑞的“1个月仓促上马”、非专业驾驶员、单组防护绳且未考虑脱落风险,彻底暴露了其对公共安全的轻慢。更讽刺的是,活动封闭天梯两日,迫使游客改乘穿山电梯,却未在道歉声明中提及对游客体验的补偿,仅以“赔偿景区损失”搪塞。
从理想i8“撞飞卡车”到极氪MIX“车内吃火锅”,再到奇瑞“爬天梯”,车企营销已陷入“奇观流量”的怪圈。当极限测试沦为表演道具,当安全装置成为营销噱头,品牌公信力便如那根松脱的防护绳,在公众质疑中急速下滑。奇瑞事件后,#4次致歉也修复不了天梯之伤#冲上热搜,恰是公众对这种“以安全换流量”模式的集体反噬。
反思:艺术与营销的边界何在?
无论是蔡国强的烟花秀,还是奇瑞的爬坡挑战,本质都是对“边界”的僭越——艺术创作不应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商业营销不应以公共安全为赌注。
艺术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挑战边界,但这种挑战必须建立在对生态与文化的敬畏之上。国际艺术界不乏争议案例,但成功者往往以极致的环境保护计划化解质疑。蔡国强们需明白:艺术不能成为违背普遍伦理的借口,更不能以“创作自由”之名,将神圣之地变为自我表达的试验场。
车企营销的“内卷”,本质是技术同质化下的焦虑。但真正的品牌力,源于解决用户真实痛点,而非制造高危噱头。长城汽车的“车主共创”、比亚迪的“安全技术展示”,证明真诚比技巧更重要。当营销的“油门”踩得过猛时,别忘了公关的“刹车”在哪里——安全、责任、共情,才是品牌长远发展的基石。
从喜马拉雅到天门山,两场闹剧敲响了警钟:艺术与营销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震撼的视觉效果或流量数据,而在于能否在探索边界的同时,守住生态与安全的底线。否则,再绚烂的烟花、再惊险的挑战,终将沦为公众记忆中的反面教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