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

夜色下的工厂门口,一排排崭新的雷克萨斯闪烁着银光,工人们身着统一制服,悄然忙碌。一块最新的告示牌写着“上海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部”,旁边是未干的白漆,和沾在工鞋上的泥。这景象本该属于未来,却忽然降临。雷克萨斯,昔日高傲的“日本原装”,如今低头在中国建厂,这一幕若十年前说出来,恐怕会被当作汽车圈的“惊悚小说”。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还记得曾经的雷克萨斯是怎样对待中国市场的,恐怕今天的消息会让你无法不呵呵一声。那时候,只有“大老板”才配开雷克萨斯,进口名额稀缺,“产量有限”,加价成家常便饭。四十万的车能卖出七十万的气势,很大程度靠的不只是品牌溢价,更是一种“我有你没有”的优越感。官方还三番五次吊着中国消费者的胃口,“等销量破了三万就建厂”。后来销量破了五万,又说“等十万”。这推来推去的姿态,表面说得高冷,其实是利益下的傲慢。

时隔多年,这种“捧着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年雷克萨斯突然宣布,要在上海建厂、搞新能源,仅需比划一下就能看出背后有多无奈——雷克萨斯在中国的销量连年下滑,同胞们更惨:本田2023年销量暴跌三成,日产跌一成多,丰田依靠内卷式降价才堪堪过关。原本稳坐钓鱼台的日系品牌,一下子成为市场边缘人,跌下领奖台的速度有点超乎想象。不是市场对他们太苛刻,而是他们坚决不相信市场的新方向。

把时间倒回去,日本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有天生的抗拒。2014年,丰田曾发布广告公然嘲笑纯电车“4小时充电,真麻烦”,豪气写着“不充电才能开得久”,以为用混动混过去就是胜利。但百密一疏——日本早在90年代就在动力电池领域领先全球。松下研发出锂电池时,整个世界都觉得新奇,唯独日本自己的车企集体拒绝。宁愿自造、不用更好的电池,每个大厂都自建电池公司,至于销量和质量,就只能靠关系硬撑着。“封闭供应链”这个词,在他们的管理手册里闪闪发光,和丰田、本田等公司的“交叉持股”一同,造就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铁板一块——当然,也是一败俱败。

里子是利益勾连,面子上却是原地画圈绕不开创新的那道墙。等到特斯拉满世界测试电池,终于用上了松下的产品,日本工程师恐怕比谁都心碎。这就像你家后院有座金矿,却不许你挖,还贱卖给外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别人一夜暴富。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尴尬的。“利益固化”的副作用之一,是创新滞后,另一个则是造假成风。马自达的安全气囊测试能用倒计时装置糊弄,使得“安全碰撞”变成纸上谈兵;丰田、铃木、本田去年同样被曝出五百万辆车检测造假。有点像开卷考试抄别人答案——抄不过了,干脆编题目。

再生动一点,如果你是日本车企一线员工,会发现举报造假比飙车还难。一封“揭发信”得经过七八道审批流程,处处绕不过“咱们自家人”的温情脉脉。整个链条上,每一个“把关人”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资本关系,任你再怎么硬核,也削不断上层传下的“咱兄弟一起发财”情结。公司管理层不傻,数据能“造”,业绩也能“编”,但用脚投票的是市场。混动技术再好,不敢赌纯电,最终市场被中国本土品牌抢占了大半江山,日本车企黯然离场,这剧情才叫真残酷。

说到底,利益集团的铁桶一块到底利大还是弊多?对供应链可靠性、短期业绩的执念,压制了新技术,引发了作假,也带来了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披着效率和协作的外衣,难以一眼看穿。不仅日本如此,许多成熟行业都会陷入同样的旋涡:组织越大,创新越慢,违规成本越低,老员工越多,嘴上越坚持“传统不能丢”。谈创新的时候严肃无比,真有新技术出现,却是“咱再观望观望”。

至于雷克萨斯现在在中国建新能源厂,冷静看,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有人说这不就是让中国为他们兜底?换个角度想,钱在中国投、厂在中国建、工人是中国的,产能即便卖不掉,出口海外也拉高了我们的GDP和就业。至于带来的竞争压力,对中国自己的新能源产业也是一次“压力测试”,让泡沫少一点,干货多一点。不管雷克萨斯是想救命还是想分羹,这一步总归能打乱现有的舒适区。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说到底,日本汽车产业今天的困局,就是过去自信过度、利益捆绑、变革怠惰三重奏的必然产物。固步自封的企业,没法跟随技术颠覆的浪潮前行,哪怕积累再深厚,也只能眼见花开花落。可以黑色幽默地说——当年嘲笑新能源车需要充电的丰田大佬,如今想必已经认真研究起了充电桩的最佳折扣和位置。

最后抛个问题:倘若你今天在一家巨头企业工作,你会选择坚定跟随体制里的“安全路线”、还是冒险去打破利益圈层的天花板?你所维护的,是个人的稳定、还是整个产业未来的活力?每个行业、每个国家,或许终究逃不出这样一个老问题。打开历史的后备箱——你有勇气让自己的思维成为发动机,还是甘心沦为一颗上了锁的螺丝钉?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雷克萨斯上海建新能源厂,日系销量下滑,创新造假问题引关注-有驾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