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与电动化转型实录
有天傍晚,楼下小区车位那儿,我正擦着我那台老伊兰特。隔壁王师傅蹲在地上点烟,说起最近现代和起亚的新动作,话里带着点感慨:“这两年韩系车真是变了味儿,在中国搞得跟自己家似的。”
2024年刚开春的时候,现代汽车集团就喊出了个新口号——“In China, For China”。意思就是不再单纯把韩国造好的车型拿来改一改糊弄事,而是真刀真枪从头到尾琢磨中国人的用车习惯。前阵子去4S店修空调时,销售顺嘴提了句,现在研发团队都搬到国内来了,本地工程师说了算。“以前那些配置都是照搬,现在连杯架大小都按咱们这边奶茶杯来的。”他笑着补充。
零部件采购也悄悄换血。听配件供应商老赵说,他现在给北京工厂供货比三年前多了一倍,“原来进口配件贵还慢,现在本地找供应商快多了,还能砍价。”有一次群里有人问艾尼氪5 N的底盘是不是国产副厂件装得多?老司机老李回一句:“放心吧,这几年韩系几乎全链条都靠咱自家人撑起来。”
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电动车那块。谁都知道,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不卷不行啊。这会儿现代主打高性能电动,比如那个艾尼氪5 N,就是想和一堆低价通用型拉开差距。有次试驾活动我溜达过去,看见展厅里EV5新上市,中控屏幕大得离谱,据说是E-GMP平台下第一款国产中型纯电SUV。
讲真,这些年买韩系的人越来越少,但去年起亚出口量猛涨,好几个朋友做外贸物流,说重庆港口发往东南亚、非洲的集装箱,一半都是贴着“YQ”标志的新车壳子。工厂倒腾也是常态,北京那边卖掉了一部分产线,有段时间还有谣言传出来要彻底撤走,被官方辟谣后才消停。
值得一提的是动力电池问题。我一个表弟在宁德时代干活,他说今年公司和好几家外资品牌签协议,其中就有现代。他们内部消息传出,以后国产动力包会逐步替代原装进口组,大概也是为了降成本、拼续航吧。
并不是所有人看好韩系复苏。我朋友圈还有当初2016年买索纳塔的大哥,经常吐槽:以前满大街跑,如今售后保养难预约,“排队全是比亚迪、吉利,新款还没旧款皮实”。但他也承认,自从厂家加大对北京合资企业投入之后,新出的车型电子配置丰富不少,比如座椅加热终于不用再选装包了,还有什么方向盘加热功能——北方冬天确实舒服,用过一次回不去了。
不过现实挺骨感。据业内熟人透露,2016年的时候,中国市场占据集团全球销量23%,去年只剩3%。很多洋品牌其实也一样,都被自主品牌挤压空间。“啥叫‘出口基地’?就是国内卖不出去,就往国外倒腾呗!”维修站的小孙这样解释。不久前还听他说,有批出租版索纳塔直接运回韩国作运营车辆,那场面挺反转的。
对未来规划嘛,也没人敢拍胸脯保证啥。有销售私聊透露,今年目标8万台销量,只求稳住别继续跌。他们更关心工厂开工率提升,因为只有流水线不停歇,公司才不会裁员。一位老司机分享过一个冷知识:据说某批早期引进型号因为软件适配问题,高速巡航定速总罢工,要返厂刷固件才能解决——这种小插曲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偶尔微信群还是有人抱怨类似bug,希望以后别再重演吧!
最后扯远一点,小区门口修理铺老板娘曾经神叨叨地念叨:“你看这些洋名字,其实肚子里早变成中国货啦!”大家哈哈一乐,也许以后路上遇见贴着外国标志的新车,还真未必不是“中国制造”。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