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汽车圈的都知道一件事——2025年10月刚过,11月刚开始,各大车企的销量战报就像过年发红包似的往外砸。
但最让人"哇塞"的,还得是11月第一天领克官方直接放的大招。
10月销量40213台!同比增速接近三成!这数字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说:"合资品牌今年不是喊转型吗?咋还被领克越甩越远?"
有人说:"去年这时候领克还在三万多台晃悠,今年直接冲四万,这是吃了啥增长剂?"
你要知道,2025年车市可是卷到飞起的一年。新能源和燃油车打得难分难解,合资品牌一边降价一边喊高端化。结果呢?领克用四万多台的成绩单硬生生打脸——不是车市不行,是你不行。
这就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领克凭啥能在10月拿下四万多台?这接近三成的增速背后,到底是运气还是真本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40213台销量背后,领克到底卖爆了什么
先看关键数据就能明白。
2025年10月,领克全品牌销量40213台,跟去年10月的31074台一比,直接涨了将近9千台。要知道,2025年10月虽是传统车市的重要月份,但市场增速也就个位数到十多个百分点,领克直接跑出接近三倍的增速。
这真的不是小打小闹的增长。环比9月也涨了将近四分之一,妥妥的跑赢大盘王。
那这四万多台里,到底是谁在扛大旗呢?答案就俩字——新能源。
具体拆开看,领克10月的销量结构里,新能源车型包括插混和纯电,占比直接冲过七成。其中主力选手就是领克Z10纯电轿车和领克08 EM-P插混SUV。
这两款车有多猛?领克08 EM-P稳稳占据20万级插混SUV的前三位置,和理想L6、问界M5掰手腕。它们在这个价格段就像三驾马车,都是消费者的香饽饽。
为啥新能源突然成了领克的销量密码?原因说起来很简单——技术硬刚加上需求抓得准。
一方面,领克这几年押注的EM-P超级增程技术和E-Motive电混技术,直接戳中了消费者最真实的痛点。
比如领克08 EM-P这款车,纯电续航最高达到两百四十多公里,日常通勤一周一充不成问题。综合续航能到一千四百多公里,长途旅行再也不用担心找充电桩找到发疯。
更关键的是亏电油耗只有5.5升,比同级燃油SUV能省下两三升油。这对于天天开车的人来说,每个月都能省下一笔加油钱。
它还标配了智能驾驶功能,高速上能自动领航,停车时能自动泊车,开起来就像多了个靠谱的副驾。
另一方面,消费者买车的逻辑已经悄悄变了。
以前大家觉得合资品牌就等于质量稳定,但现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技术新不新,体验好不好。领克刚好踩中了这波变化——年轻用户喜欢它的运动设计加上智能配置,家庭用户看中它的大空间加上低油耗。
领克Z10就是这样的产品。它的无框车门设计看起来特别潮,配上AR-HUD抬头显示,开起来就像开着一台科技感爆棚的未来座驾。
领克08 EM-P的后排空间充足得很,后备箱能装各类行李,一家人出去露营或者自驾游再也不用发愁空间不够。
简单说,领克10月这波增长并不是靠价格战拉下来的。官方指导价基本没降,有些车型甚至还涨了。增长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靠的是用技术硬实力把合资品牌的老一套给打服了。
新能源占比超六成,领克的技术底牌到底有多硬
可能有人要问,领克以前不是主打运动燃油车吗?怎么突然在新能源领域这么猛了?难道是突然开窍了?其实这背后藏着领克三年来的技术憋大招。
先看大环境就能明白。
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早就不是一片蓝海了。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加DM-i,特斯拉有FSD加超充网络,新势力们更是在智能化上卷到飞起,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满天飞。
但领克偏偏选了条差异化路线。不拼参数堆料,拼的是用户真实痛点。这决定了领克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打法。
领克的EM-P超级增程技术就是这样。表面看是1.5T发动机加双电机的组合,但内核完全不同——它要把增程器的效率做到极致。
普通增程器发电时油耗高、噪音大,用户坐在车里能明显感受到发动机在干活。但领克通过优化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7度多,还优化了电机协同逻辑,让增程器只在高速急加速的时候才介入。日常通勤时几乎纯电驱动,所以油耗直接比同级插混低出一大截。
这不是吹牛。官方数据就在那儿,实际用户的使用体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坐在08 EM-P里,你感受不到那种传统增程车的发动机干扰,日常开起来就和纯电车一样顺畅。
再看领克Z10的智能驾驶系统。
领克没有盲目跟风激光雷达狂热,而是搭载了激光雷达和NVIDIA Orin-X芯片,这套硬件组合真正能实现高速自动变道、市区识别红绿灯和行人、自动泊车等功能。
和只有视觉方案或激光雷达还不成熟的新势力比,领克的方案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高一大截。用户不用担心系统会突然抽风,也不用担心识别能力差。这是实实在在能用得上的智能驾驶,而不是为了显摆功能而功能。
更关键的是,领克把新能源技术和燃油车的运动基因结合了起来。
领克Z10虽然是纯电轿车,但底盘调校依然保留了领克一贯的紧致感。过弯时侧倾小,方向盘反馈清晰,开起来既有电动车的平顺,又有燃油性能车的操控乐趣。
这种既要技术新,又要驾驶爽的定位,直接戳中了年轻用户的兴奋点。因为年轻人买车不仅要新潮,更要好开。他们不想开一台电动车就丧失了开车的快乐,也不想技术再先进但开起来却很呆板。
说白了,领克不是在造参数好看的车,而是在造用户愿意天天开的车。技术硬,体验更硬,这才是它新能源销量能跑出那么高成绩的真正底气。
这三年来,领克的工程师团队在这方面没少花功夫。每一个细节都在考虑怎么让用户用得舒服,怎么让体验更接地气。你在网上看到的每一条用户评价,都能找到产品设计的影子。
接近三成增速背后,领克打脸了谁
现在问题来了。领克10月这波增长,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偶然爆发,还是对合资品牌的持续暴击?
从行业角度看,领克的增速直接打脸了合资品牌的高端化口号。
2025年,大众、丰田、本田这些老牌合资都在喊转型新能源。但实际动作呢?大众ID系列2025年前两个月销量仅七千多台,同比还下降了将近一半。丰田bZ系列在中国市场销量极为惨淡,几乎没人买。本田e:NS系列更是被网友吐槽续航虚、车机卡、定位不清。
反观领克,新能源销量占比直接冲过六成,还把品牌均价拉到了突破二十万元的高度。要知道,这是领克品牌历史上首次突破这个价位。消费者照样买单——这说明啥?
说明合资品牌多年累积的技术光环已经被领克用实打实的产品力撕碎了。消费者看的不是品牌历史,看的是你现在有没有真正解决我的痛点。
从用户角度看,领克打脸的是国产车等于低端的刻板印象。
以前很多人觉得买国产车就是图便宜,买合资车才能图面子。但现在领克的用户构成变了。年轻消费者占比极高,平均年龄才三十多岁,九十五后占了三成以上。
这些年轻用户选领克不是因为便宜——官方指导价就在那儿,比合资同级车贵两三万。他们选领克是因为设计潮、技术新、开出去有面子。
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开着合资车的人曾经觉得开出去特别有面子,但现在开着领克出门,朋友们都问"这是啥车,多少钱,有链接吗"。这就是话语权的转移。
曾经买国产车要被亲戚指点,现在开领克反而成了街上最靓的仔。这种心理转变恐怕比销量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更重要的是,领克的增长给整个国产高端品牌打了样。
你不用非得学BBA那样堆配置,也不用非得跟新势力卷价格。只要你真正抓住用户的需求,用技术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就能在红海市场里杀出血路。
领克就是这样的典范。它没有最新的技术堆砌,但每一项技术都服务于用户体验。没有最低的价格战,但价格和价值相匹配。这样的品牌能不增长吗?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领克10月销量出来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讨论现场。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认可有质疑。咱们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
有人问领克新能源卖这么好,是不是靠降价冲量?。这个问题很常见,因为大家习惯了价格战的逻辑。但答案是并没有。领克Z10和08 EM-P的官方指导价和上市时基本保持一致,有些版本甚至因为配置升级还微涨了价格。
销量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产品力。有好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会买单。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但很多车企都没想明白。他们还在靠价格战来维持销量,反而把自己的品牌价值越来越往下压。领克没这么干,所以领克能维持住品牌的高端形象,同时销量还在往上走。
还有人问领克的新能源技术和比亚迪、特斯拉比有啥优势。这个问题也很有代表性。其实领克没和比亚迪拼电池容量,也没和特斯拉卷自动驾驶,而是专注用户体验。比如EM-P增程技术解决了增程器噪音大的痛点,智能驾驶做到了实用不花哨,设计兼顾了运动感和豪华感。
简单说,领克的技术更接地气。不是最强,但是最实用。这可能听起来没那么性感,但正是这种务实的态度,让领克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还有人问合资品牌会不会反击,领克能不能守住四万多台的月销。这个问题指向了未来。合资品牌肯定得反击,大众已经计划2026年推出全新电动平台,其他品牌也在加快布局。但领克已经抢占了先机。
技术口碑有了,用户基础有了,渠道和服务也更灵活。只要领克保持住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持续给用户带来惊喜,四万多台的月销就能稳住,说不定还能往上冲。
重点是不能掉链子。用户的口碑是用一次次好的体验积累出来的,也能在一次两次差的体验中崩塌。所以领克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住这种势头,不骄不躁。
结语 领克给车市上了一课
从2025年10月这四万多台销量就能看出一件事——领克已经不是吉利旗下的小众品牌了,它现在是国产高端新能源的实力玩家。新能源销量占比超六成,增速接近三成,技术硬、体验好,还把合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给同行立标准。
很多人问为什么合资品牌衰落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以为技术领先就能永远领先,结果却被国产品牌超越了。领克就是这样的超越者。
下次再有人说国产车不如合资,咱就把领克的销量单和技术清单甩过去。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才是最硬的答案。口碑和销量都说明了问题,再多的言语辩论都不如实实在在的数据有说服力。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如果你的预算在二十万左右,要买一台新车,你会选这位增速之王领克,还是合资的老面孔?
你的选择能说明很多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