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

#热问计划#这几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变化挺快的,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很多西方品牌都纷纷推出了,留下了大片空白。中国车企抓住了这个好时机,出口量噌噌往上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汽车超过90万辆,占了俄罗斯进口车的80%以上。出租车行业也大量采用中国品牌,到了2024年,在一些城市,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七成。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主要是因为价格实惠,一辆中国SUV搞定了德系车一半的预算,零配件也好找,维修费用相对低。俄罗斯幅员辽阔,冬天漫长,路况又复杂,车子得抗得住折腾。像长城、吉利、奇瑞这些中国品牌,销量节节攀升,受到大家的喜爱。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进行了一次测试,挑选了17个中国品牌的车型,在26个地区进行实地试驾。这些地方冬天温度低得逼零下30度,路面上撒的融雪盐特别多,车底盘很容易沾上盐分,时间长了就出问题。一公布结果,就有人说中国车防腐蚀的做得不够到位,有些车型用了两年就开始生锈了。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俄罗斯消费者的反馈还挺多,网上平台上也能看到不少关于生锈的投诉帖。在国内,2021年车质网的数据显示,关于车身锈蚀的投诉占了大约三成,涉及到好几个品牌。原因呢?有些车企为了省钱,采用普通钢材,没有做高档的防腐处理。俄罗斯的气候更严酷,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年检政策也算个因素吧,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中国的车子平均能用6到8年,而美国嘛,能跑到12.5年左右。俄罗斯那边情况也差不多,老车要想通过检验挺难的。整体来看,市场发展挺快,但在适应性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现在中国车出口到俄罗斯的量,从2022年的几十万辆猛增到2024年的上百万,增长速度挺吓人的。

自2023年起,关于质量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媒体也纷纷跟进。俄罗斯汽车协会也加入了,举办了几场讨论会,专门聊这些事。说到底,想让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扎根可不简单,地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考验。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批评剖析 短板暴露

俄罗斯媒体直言,中国车的耐用程度只达德系的一半,说它们容易生锈,品质也不比欧美车强。测试报告上说,在17个品牌里,有5个的防腐工艺比较薄弱,两年左右就会出现锈蚀,零部件的老化也比较快。涉及的品牌里还包括一些不太出名的品牌,特别是在极寒环境下测试时,车身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俄罗斯车主反映,一辆中国SUV用了五年,车身大面积锈蚀,而同期的德系车还保持得挺不错的。发动机的寿命也不长,大概只有五到七年,欧美品牌的车能达十到十五年。这主要和极端天气有关,冬天低温加上路上的盐渍,会加快车身的腐蚀速度。据中国国内投诉平台2021年的数据显示,锈蚀问题占了29.9%,涉及到63个品牌231款车型。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车企为了节省开支,用普通钢材替代了防腐合金,电泳涂装的效果也不达标,结果防护层变得薄弱。在俄罗斯那边,道路上撒盐挺多的,车底盘上堆积的盐分时间长了就会穿孔。年检制度严格,也促使车辆提前退役。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平均寿命偏短。俄罗斯媒体批评的声音挺尖锐,但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车辆在西伯利亚这些严酷地区的实际路况下跑的测试,数据都是真实的,不是编的。这一过程中,问题暴露得很明显,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成了主要难点。有些厂商为了压低成本,优先考虑价格,忽视了耐久性。欧美车,比如德国品牌,采用镀锌钢板和空腔注蜡的做法,防腐能力就强很多。中国车在新能源方面追得挺紧,但传统防腐技术方面,还得再努力补课。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俄罗斯市场反馈显示,出租车司机用中国车的挺多,但维修次数也比较频繁。媒体分析指出,这跟设计不太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有关。虽然不是所有品牌都如此,有些还挺不错的,但整体的形象就打了折扣。仔细分析,问题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得正面面对。车企不能只盯着低价,得多花点心思在研发上。虽然国家政策取消了强制报废,但年检依然挺严格。

俄罗斯那边也一样,老旧车辆挺难继续跑。这个短板一暴露,就成了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中国车从能用到好用,还得下点功夫。批评就像镜子,能照出问题,但别把它放大了。中国汽车出口到全世界,到了2024年,电动车的销量已经超200万辆,真有这实力,谁敢说不行。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发展展望 前景可期

面对批评,中国车企也没闲着,积极调整策略。俄罗斯市场的测试显示,吉利、长城这些品牌用4到5年都没有出过毛病,有的甚至能跑上12年。到2024年,国内的碰撞测试结果显示,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在安全和防腐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动车成为一大亮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到了2024年,全球销量已经位居第一。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小米SU7采用一体成型的压铸工艺,在防腐方面与特斯拉旗鼓相当。出口方面表现出色,2024年电动车出口达到200万辆,其中高端车型占了四分之一,打破了以往低质的印象。在发展方面,材料的提升尤为关键,比如镀锌板和蜡注技术,在测试中表现优异。各大车企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改良生产工艺,推动产品向上提升。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消费者的习惯也得跟着调整,沿海地区要及时清理盐渍,这样能减缓锈蚀速度。售后服务得加强,不要推脱责任。政策引导非常关键,比如中国取消了强制报废,年检方面也做了优化。借鉴德系车12年的防锈保修制度,国内也可以推动类似的措施,促使行业不断改善。俄罗斯市场上,中国车的份额还是挺稳的,到了2025年上半年,投诉数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目前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占据着领先地位,欧洲市场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比亚迪ATTO 3在欧洲的销量特别火,小米也在海外进行多项测试,准备推向市场。未来的前景看好,从性价比到产品品质,中国车正处于转型期。过去十年的市场开拓为基础,未来十年要依靠提升质量稳住脚跟。虽然也受到一些批评,但这也是一种推动力,让中国车的发展能更快一些。出口方面,结构合理,更多高价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前景还是挺光明的。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是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有驾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2024年车企专利申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俄罗斯那边,经销商加强了防腐服务,消费者的信任度有所回升。这发展可不是空谈,数据说话。全球电动车市场主要由中国拿下大部分份额,前景看得挺不错,但也需要补足短板。材料工艺、用户保养和政策支持这三方面得同步推进。中国车不仅没停滞,反而在稳步前行,策马奔腾。总而言之,这事儿提醒咱们,品质才是真正的王道。中国汽车产业底气十足,未来会更亮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