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锁单小米汽车或迎行业突围

最近有个事,真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奥迪A7L卖29.49万,比起国产新能源车的主力车型小米SU7Max还便宜5000。这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一个是曾经起售价40多万的豪华C级轿车,一个是才刚入场、试图靠性价比打动消费者的新能源新手,结果打到最后,价格居然倒过来了。消费者炸锅了,说“豪华燃油车打不过新能源都开始自降身份了?”;新能源车企估计也有点出汗,这种价格打到他们腹地了。

别说普通消费者一时消化不了,我看到这价格的时候也愣了一下。确实很反常。要知道,A7L去年还挂在奥迪家族的“高端产品墙”上,怎么今年突然变成了“中产家庭都能买得起的代步车”?再想想新能源车最近风头正劲,正是价格上扬、产品溢价能力提升的时候,小米这样的新玩家都敢定到30万以上,特斯拉更是从来不怕涨价,结果传统豪车反而反手就一个跳水价,这事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正当锁单小米汽车或迎行业突围-有驾

但到底怎么回事呢?一个一个拆开讲。

先看表面的数据。奥迪A7L 29.49万这个价格,不是什么噱头价,也不是“先挂个低价再告诉你库存没了”。多地4S店都确认这是真实售价,甚至不少地方还推出了进一步的金融方案,变相再降个几万。对比它的前身,A7L刚上市的时候,起售价是45.97万。也就是说,两年时间,这款车的最低售价跌了16万多,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你要是按照汽车的正常市场规律,这简直是断崖式下跌,尤其是在豪华品牌里,这种情况几乎没见过。

再看看销量。A7L从2021年底上市到现在,累计销量不到3万辆,月均销量在1000辆左右。对于一款定位C级的豪华轿车来说,这个数字其实很惨。奥迪可能有点骑虎难下——这车卖得比不上它的“小弟”A6L,还被宝马5系、奔驰E级压得喘不过气。更尴尬的是,新能源市场的崛起也让它彻底失去了豪华车的中坚地位。30万价位的市场,现在基本被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这些新能源车牢牢占据,燃油车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正当锁单小米汽车或迎行业突围-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奥迪这次大降价,是为了救销量,还是干脆破罐子破摔?它到底亏不亏?

拆一下账面数据。奥迪是个老牌豪华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很强。A7L这种车,即便是“起售价大甩卖”,它的生产成本也不会比这个售价高太多。我们可以推测,这个价位的A7L或许已经接近盈亏边界,但未必是绝对亏损。而且,传统车企的盈利模式和新能源车企不太一样。燃油车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靠后续服务支撑的,比如维修保养、零配件、金融贷款等等。你以29.49万买了这辆车,但未来几年,这辆车还会源源不断地为奥迪贡献利润。

但问题也在这里。燃油车的后市场利润正在慢慢缩减。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崛起让消费者对传统4S店模式越来越反感,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独立维修厂。另一方面,政策对燃油车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比如油车牌照越来越贵、用车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的心态也在变。奥迪降价卖A7L,或者说整个豪华燃油车市场的“价格战”,其实就是一种自救行为。它们不是真的为了赚这笔钱,而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先把车卖出去,未来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正当锁单小米汽车或迎行业突围-有驾

对比新能源车企,它们的账就完全是另一种写法。以小米SU7Max为例,这款车的定价是29.99万,比A7L贵了5000块钱。乍一看,新能源车的价格已经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但它们的利润其实非常薄。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研发成本高、供应链波动大、市场竞争惨烈等问题,导致账面毛利率很低,甚至很多时候是亏损状态。小米作为一个新入局者,前期还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投入,这些都会进一步拉低它的利润表现。

特斯拉呢?特斯拉的毛利率确实高,但那是基于它极高的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即便如此,特斯拉的价格策略也非常灵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降价抢市场。对比之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战,根本不是一个逻辑。新能源车是靠技术和规模抢市场,而燃油车是靠品牌和历史积累硬撑。两边的打法完全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在拼命守住自己的份额,不让对方吃掉太多。

所以,你说奥迪A7L是“破罐子破摔”吗?还真不一定。这可能是它的一步棋,也可能是整个燃油车市场的一次试探。降价能不能换来销量,销量能不能覆盖亏损,这些事都还得看后续的市场反馈。对于消费者来说,29.49万买一辆A7L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车企来说,这场价格战才刚开始。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品牌加入,更多高端燃油车“跳水”。但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谁能保住市场,还要看这场战斗会打到多深、打到多长。

所以,看着吓人的数据,背后其实是一场激烈的博弈。车企不是乱花钱,也不是在躺平,而是在拼命寻找市场的生存密码。至于最后谁能找到,我们慢慢看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