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有车一族的生活里,去维修店换轮胎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但很多朋友可能都遇到过这么一个场景:车子的一条轮胎出了问题,比如被扎了个大口子没法补了,或者磨损得比较厉害,你本想着换掉这一条就行,结果到了店里,师傅检查完之后,总会语重心长地跟你说:“老板,这轮胎得换两条,只换一条不安全,高速上容易跑偏。”听到这话,你心里可能就得犯嘀咕了,到底是师傅出于专业的安全考虑,还是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每年都有不少车主在这种情况下,从换一条轮胎的预算,变成了换一对。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换轮胎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透彻,让大家心里有个谱,以后再遇到这事儿,能明明白白地做决定。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那就是轮胎什么时候必须换。
这个标准不是师傅说了算,而是有国家规定的。
您低头看看自己的轮胎,在那些沟槽里面,能找到几个小小的橡胶凸起,这个东西叫“磨损指示标记”。
当您的轮胎胎面磨损到和这个小凸起一样高的时候,就意味着轮胎花纹的深度已经低于1.6毫米了。
到了这个程度,就别再犹豫了,这是安全行驶的最低限度,必须立即更换,这关系到刹车距离和雨天排水性能,是不能省的钱。
那么,回到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上:如果只有一条轮胎达到了这个磨损极限,或者因为意外损坏了,另外三条还挺好,我到底能不能只换一条?
答案是,在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
比如说,您的车是刚买一两年的新车,轮胎整体磨损都还很轻微,结果运气不好,一条轮胎被路上的尖锐物体给划报废了。
这时候,剩下的三条轮胎花纹还很深,状态跟新胎差不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您只需要更换那条损坏的轮胎就行了。
一条新胎和一条九成新的轮胎搭档工作,对于车辆的抓地力平衡、防抱死系统(ABS)和车身稳定系统(ESP)的正常判断,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您可以放心开。
那什么时候,师傅建议您“同轴更换”,也就是同一个车轴上的两条轮胎一起换,才是有道理的呢?
这个就要看新旧轮胎的磨损差距了。
咱们来打个比方,您车上左边的轮胎经过几年的行驶,花纹深度已经磨得只剩下两三毫米了,像个“中年大叔”。
现在,您要给它旁边的右轮换上一条全新的轮胎,花纹深度足足有8毫米,是个“年轻小伙”。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
这就好比让一个人一只脚穿运动鞋,另一只脚穿高跟鞋去跑步。
在行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好几种危险情况。
第一,起步或者加速的时候,动力传到车轮上,新胎那边抓地力强,能稳稳地抓住地面,而旧胎那边抓地力弱,就可能发生打滑空转。
第二,紧急刹车的时候,新胎能提供更大的摩擦力,刹车效果好,而旧胎那边就容易抱死或者刹不住,导致车辆往旧胎的一侧跑偏,这在高速上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要是赶上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这种抓地力的不平衡会被进一步放大,车辆很容易失控,感觉就像车子不听使唤一样。
所以,当您车上同一车轴的两条轮胎磨损程度差异非常大的时候,比如花纹深度差超过了3毫米,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将它们一起更换成两条新胎,是完全正确且负责任的建议。
了解了什么时候该换一条、什么时候该换两条之后,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很多维修店总是倾向于建议您换两条。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复杂,主要还是出于经营利润的考虑。
卖一条轮胎,刨去进货成本和人工费用,店家能赚到的利润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说服您一次性换两条,那么利润也就跟着翻了一番。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经验丰富的师傅会运用一些“话术”。
他们会拿着专业的花紋深度尺给您看,指着新旧轮胎的差异,用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强调潜在的风险,比如“不同品牌、不同花纹的轮胎混用,排水槽设计不一样,抓地特性也不同,会影响操控”等等。
这些话术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也确实利用了车主对行车安全的担忧。
但实际上,国家标准只是要求同一车轴上的轮胎规格、结构要一致,并没有强制规定在后续更换时,必须使用完全相同的品牌和花纹,更核心的考量还是磨损程度的匹配。
所以,当您听到这些建议时,先别慌,要结合自己车辆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有两类车在换轮胎这件事上,确实需要特别谨慎,不能随意只换一条。
第一类是四轮驱动的汽车,尤其是那些配备了全时四驱系统的车型,比如奥迪的quattro、宝马的xDrive等。
这些四驱系统非常精密,它会实时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
如果其中一条轮胎磨损比其他三条严重太多,那么它的直径就会变小,滚动起来转速就会比其他轮胎快。
这会让车辆的电脑系统误以为那个轮子在打滑,从而不断地去调整动力分配,长期下来,不仅会影响驾驶感受、增加油耗,更有可能对昂贵的中央差速器或分动箱造成损害。
所以对于四驱车主来说,保持四条轮胎磨损程度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差异过大,最稳妥的办法甚至是四条轮胎一起更换。
这虽然花费不菲,但确实是出于保护车辆核心部件的需要。
第二类是注重操控性能的运动型轿车或跑车。
这类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提供极致的驾驶乐趣,对车辆的平衡性和抓地力对称性要求极高。
如果在驱动轮上,两条轮胎的抓地力不一致,那么在高速过弯等极限驾驶状态下,就很容易突破轮胎的抓地极限,导致车尾不稳定,发生甩尾。
因此,为了保证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成对更换轮胎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驾驶的普通家用轿车或SUV来说,日常的通勤代步并不会涉及到这么极限的驾驶情况,所以不必盲目地用豪车或性能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最后,作为车主,我们自己也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是检查轮胎的“年龄”,在轮胎侧壁上找到一串以“DOT”开头的字符,末尾的四位数字就代表了生产日期,比如“3523”就是指2023年的第35周生产的。
轮胎是橡胶制品,即便不开,时间长了也会老化变硬,一般建议使用超过五年的轮胎,无论花纹多深,都应该考虑更换。
第二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检查磨损标记。
第三,在换胎前,可以自己简单对比一下新旧轮胎的磨损差距,做到心里有底。
还有一点,如果一条轮胎已经修补过三四次,或者伤口出现在无法修补的胎侧,那也别心疼,直接换掉。
至于换胎时经常被推荐的“四轮定位”,您也要清楚,它和每次换胎都必须做的“动平衡”不是一回事。
动平衡是为了防止方向盘抖动,而四轮定位是在车辆出现跑偏、吃胎等问题时才需要做的调整。
不要被“顺便做个定位”这样的话术轻易说动,多花不必要的钱。
换胎之后,也别忘了提醒师傅将胎压调整到您车辆B柱或油箱盖上标注的标准值,而不是随意打到某个通用数值,过高或过低的胎压都会影响轮胎的寿命和行车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