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半夜炸锅了,刷着手机还没睡着,就被问界M7那一排大字和一堆表情包晃瞎了眼。别说,我原本以为又是一波“流量CP”炒作,没想到这车竟然真有点东西。比起半夜饿了点外卖,这种勾引人的方式更高级——它不只是勾引,是直接在你心头蹦迪。
M7刚冒头那会儿,身边的老司机都一副“又来一个新势力,看看能火几天?”的冷淡劲。我那时候其实也是,嘴上说着“观望”,手指却老实打开了两遍配置表。车圈的套路熟得很,新瓶装老酒的把戏见多了。可M7不太一样,智能座舱、鸿蒙车机、空间大到能打滚,甚至有一回蹭朋友的新车,直接塞进了三个大行李箱,后排还能翘个二郎腿,瞬间对自家那台老SUV有点嫌弃。
谁能想到,M7的数据真敢炫。销量曲线就跟春运抢票一样陡,新能源热搜榜头两名,隔三差五来回换。理想ONE、蔚来ES6,年初还在榜单上抢地盘,现在被问界拉着一起卷。车圈里说的“产品力”三个字,被这车用得明明白白。再看一眼官方给出的智能驾驶测试,城区、高速、自动泊车,几项合起来,体验着实让一票“老司机”收了声。在北五环堵车的下午,M7那套辅助驾驶系统让我第一次觉得,堵车也能有点科技感。
可车红是非多,M7的热度一起来,网上的口水仗也打得热闹。说它营销太猛的有,说它华为背书的也多,甚至有老炮车主发帖吐槽售后体验不够细致。其实这些声音也不意外,毕竟这个圈子,谁家没被喷过?特斯拉当年在国内开路的时候,难听话比现在多得多。换个角度说,被喷反而说明你火了,没人理才最尴尬。M7这波“全网讨论”,反倒帮它把名字打进了更多人脑子里。就像NBA球星换队,刚开始质疑声一片,真打出成绩来,黑粉都得悄悄闭麦。
朋友前几天还拉我去看实车,顺便体验了下主打的智能语音。你说有点像科幻片的开头,和车说句话,音响、空调、导航全都听话。可真用起来,偶尔也会出点小幺蛾子。比如语音助手有时“装死”,地图抽风,自动泊车偶尔像新手司机,左晃右晃弄得人心里发毛。体验归体验,理智一想,谁家新技术不是先吃螃蟹的人先掉几根头发?这点小毛病,憋着一口气还真能忍。
其实M7的走红,还真不只是靠配置和技术。别忘了背后那层华为的光环。你说品牌光环没用吧,看看苹果发布会,哪年不是全网狂欢?可真要落到产品上,还是得看真本事。M7这波“科技+流量+体验”三连击,正好卡着现在消费者的G点。你要说国人不吃这一套,看看最近新能源车市的销量,数据能把嘴硬的人也拍服气。百度指数热度、微博话题榜,问界M7的名字从没下过一线。
不过说到底,买车还是得靠自己体验。朋友圈吹得再神,售后不到位、细节不靠谱,一样得让人翻脸。你说买车像谈恋爱,一开始都被颜值和话题吸引,真过日子还得看三观和脾气。M7有点像那种刚进球队的小将,开局一波操作猛如虎,后面能不能抗住压力,还是个谜。毕竟新能源市场的“内卷”不是闹着玩的,昨天的爆款可能今天就“凉”了。蔚来、理想、特斯拉,哪个不是一路踩雷爬过来的?
有意思的是,最近不少网友把M7的爆红和体育圈黑马相提并论。比如去年CBA总决赛,辽宁男篮那场绝杀,赛前没人看好,结果打脸全网。M7有点这味儿,前期冷遇,后面一场火爆,谁还记得它的低谷?但说句实话,风头正劲的时候,反倒得小心点。人心散了,队伍难带。M7现在是流量明星,可要想真在新能源圈站稳,还得看后续表现。售后、稳定性、用户口碑,哪个拉垮都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网友吐槽:“问界M7勾引我的次数,比我老板催KPI还多!”笑归笑,这事儿还真扎心。成年人哪有容易心动的道理,掏钱前都得算计半天。毕竟,钱包和理智都得留点余地,不然买完车回家跪搓衣板那可真丢人。M7能不能成为下一辆“国民神车”,现在下定论还早。新能源这盘棋,谁能笑到最后,还真说不准。
说到这里,忍不住想问一句,你们谁被M7勾走过魂?买了的在留言里聊聊体验,观望的也来吐个槽。别光点赞,咱们一起闹腾一波。毕竟,买车这事儿,自己试过才有发言权。下一次朋友圈刷屏的时候,说不定主角就换成你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