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

你知道吗?武汉经开区最近热闹得很,10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车谷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在这里举办。这次会议,汇聚了40多位汽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领域的优秀校友。他们不光是来聊聊“发展蓝图”的,大伙还实地走访了武汉经开区,感受这个地方作为汽车产业高地的创新氛围。

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有驾

说起武汉经开区,就不得不提到那个被不少人称为“红柱子”的地方。本来它是管委会的办公楼,去年听说它要全面换装,当时还有不少老居民惋惜“红柱子也变了”。但是现在,看到焕然一新的东风全球创新中心拔地而起,心里不免又觉得——还真是“值”。如今都叫它“东风大脑”,名字够硬气吧?2024年底,近600名科技研发人员会搬进去办公,专攻新能源汽车的一些“硬骨头”:什么三电技术啦,新材料啦,就连那些听着有点科幻的场景也快要成真。

我听到一个校友半开玩笑说:“未来,我们能在汽车智慧座舱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去目的地了!”你可能觉得夸张,但汽车的智能化,说实话,发展确实太快了。在东风全球创新中心,一位工程师给校友们详细介绍了智慧座舱的交互功能,甚至还安排了体验。别说,这些曾经在武汉理工“奋战实验室熬夜”的校友们,确实有点坐不住,一个个像是发现新大陆。

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有驾

车谷的亮点不止东风。中国车谷展示中心更是让人有种跨越时光的感觉。这里用一个个实物展品、一场场技术演示,串起了武汉经开区三十余年的发展脉络,尤其是这几年快马加鞭迈向智慧机动车时代的大步伐。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再到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都能看到车谷不只是稳步发展,而是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飞奔。

说个题外话,上海校友会的秘书长金小峰在看完一轮展示后,忍不住感叹:“武汉经开区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得太完美了!瞄准未来的前沿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我觉得我们校友来这儿创业是再合适不过的,大有可为!”开玩笑,能让一个久居上海的校友都心心念念觉得必须来做点事业,这哪是一般地区能做到的?

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有驾

说到武汉经开区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合作,就绕不过今年9月刚启动的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这里,是学校和地方政府、企业一起打造的学科交叉创新示范园区,也是政产学研合作的具体落点。你能想象吗?学校把科研中心直接建在汽车产业的主战场上,这种“实验室就在车边上”的操作,不仅让学生毕业就争着被企业抢,连企业最烧脑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南京校友会副会长孙山在军山校区参观时的感慨,特别有意思。他说:“学校从实验室走到了市场,车谷企业也因为这里有了最新的研发成果和人才保障。校、地、企三方都赚了!”听着有点霸气哈,就连我这个局外人也觉得,武汉经开区是真有底气,怪不得吸引了这么多科技大佬纷纷投奔。

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有驾

还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参观军山校区时,本来大家都还是正儿八经听讲解,可是一个小机器人走过来的时候,瞬间场子变热闹了。孙山打趣说:“这小家伙可有意思,也就冲它,我都想来学习两年!”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东风全球创新中心里,几个校友围着一辆岚图知音,不停地讨论它后排的按摩座椅,硬是围了二十分钟不肯散。你说有多少技术含量,这帮汽车专业的“老法师”才愿意讨论到放不下手?

这次大会,就像是一次双向奔赴——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校友们看到了车谷建设的决心与机遇,而车谷也通过这场盛会,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了自己的态度:这里,不只是武汉的未来,更是关乎汽车产业的未来。创新创业一条龙,科技落地就在实验室门口,谁会不动心?

武汉经开区“红柱子”变“东风大脑”,智能汽车时代从这里驶向未来!-有驾

刚好听说军山校区二期、三期也马上要启动。到时候这里会成为一个更大的学科交叉创新园区。不瞒你说,我还挺期待以后路上真能边开车边唱着歌去远方。你别说,这听着还挺得劲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