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和俄罗斯的生意做得是热火朝天,尤其是去年,两国贸易总额一下子冲到了两千四百多亿美元,创了新高。
在欧美那边对俄罗斯层层加码搞制裁的时候,咱们国家可以说成了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商品,也帮他们稳住了经济。
按理说,这关系应该挺铁的,可就在这热热闹K的大背景下,咱们的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却接二连三地遇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俄罗斯那边就搞了四次动作,一次比一次直接,最近这次甚至直接禁止了咱们好几个主流品牌的卡车销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俄乌冲突之后,什么奔驰、宝马、丰田这些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都陆陆续续地撤出了俄罗斯市场。
这么大一个市场,一下子空了出来,谁来填补这个空白呢?
咱们的中国汽车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凭着越来越好的质量和超高的性价比,长城、奇瑞、吉利这些国产品牌,就像潮水一样涌入了俄罗斯。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在2022年之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连百分之四都不到,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可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五十八点三,超过了一半还多,把俄罗斯本土品牌的百分之三十三都远远甩在了后面。
可以说,如今的俄罗斯汽车市场,已经是咱们中国品牌的天下。
眼看着咱们的汽车在自己家里卖得这么火,俄罗斯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表面上大家还是好朋友,生意照做,但背地里的一些小动作就开始了。
第一招,是去年四月份出的。
俄罗斯相关部门发了个通知,说那些通过哈萨克斯坦这些中亚国家转运到俄罗斯的进口汽车,必须补交税款差额。
这话听着好像跟咱们没啥直接关系,但实际上,这招就是冲着中国汽车来的。
因为直接把车从中国卖到俄罗斯,关税比较高,成本下不来。
所以很多经销商就想了个办法,先把车卖到税率低的中亚国家,办完手续再转手卖到俄罗斯,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钱,车价自然也就更有竞争力。
俄罗斯这一招“补税”,等于直接把这条省钱的“后门”给堵死了,不少中国车型的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没了。
如果说这第一招还算比较委婉,那半年后的第二招就直接多了。
去年十月,俄罗斯宣布要大幅提高进口汽车的“报废税”。
这个税听着像是处理旧车要交的钱,但在俄罗斯,它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进口关税。
这次一下子就提到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五,而且还规定了,从明年到2030年,每年还要继续往上涨。
你想想,当时俄罗斯市场上,进口车的大头是谁?
不就是咱们中国车吗?
所以这一招的针对性非常明显,就是要把中国汽车的销售成本给提上去,削弱咱们的竞争力。
前面这两招还都是在钱上做文章,接下来的两招,就直接动真格的了。
今年二月份,俄罗斯的技术监管部门突然发难,说发现了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安全缺陷,直接暂停了这些车型的销售许可,还要求厂家召回。
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障乘客安全”,听起来冠冕堂皇。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汽车产业可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命脉,俄罗斯自己的卡车品牌,比如卡玛斯,在咱们物美价廉的中国卡车面前,根本没什么招架之力。
所以,用“安全”这个理由来挡住中国卡车,保护一下自家的“亲儿子”,这个动机是显而易见的。
这还没完,上个月底,更狠的一招来了。
俄罗斯技术监管部门再次出手,这次点名的范围更广,直接宣布禁止中国东风、福田、解放和重庆汽车制造厂旗下的好几款卡车在俄罗斯进口和销售。
理由还是一样,说这些车型的刹车系统性能不够,紧急呼救设备安装不规范,反正就是不安全。
这次被禁的品牌可都是咱们国家响当当的重卡巨头,光是今年上半年,这几个牌子在俄罗斯就卖了七千七百多辆卡车,占了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七。
这一纸禁令下来,等于是一刀砍掉了咱们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半壁江山。
看到这里,整个事情的脉络就很清晰了。
从堵住避税的后门,到明着增加关税,再到两次以安全为由的禁售,俄罗斯这两年内的四次“打压”,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
目的也很明确,就像他们工业部长自己说的那样,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扩张得太快了,他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本国汽车和进口汽车之间的“平衡”。
说白了,就是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汽车工业被冲垮。
这背后反映出俄罗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在被西方孤立的今天,它非常需要和中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需要中国的商品来稳定民生,需要中国的支持来应对外部压力。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国,它内心深处又有着强烈的不甘,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核心产业,尤其是有着“工业之魂”之称的汽车制造业,被外国品牌彻底占领。
这种既需要你,又提防你的复杂情绪,就导致了今天这种局面的出现。
那么对于咱们的中国车企来说,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呢?
很明显,再像以前那样,光想着把国内生产好的整车卖过去,恐怕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
想在俄罗斯市场继续深耕,可能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在当地投资建厂,搞本土化生产。
把“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不仅能绕开关税壁垒,还能给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这可能是俄罗斯更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过,这条路也同样充满了风险。
俄罗斯的商业环境和法律体系,跟咱们国内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加上卢布汇率一直不稳定,现在去投资建厂,不确定性非常大,弄不好可能就会亏得血本无归。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只会越来越多。
即便是关系再好的国家,一旦涉及到各自的核心产业利益,也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是友好国家就放松警惕,在合作共赢的同时,也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把各种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到,提前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走得更稳、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