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

对于咱们有车的朋友来说,去加油站给爱车“补充能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车子一开进加油站,看着油枪插进油箱,油表数字飞速跳动,很多人心里都会琢磨,怎么样才能把加油这件事做得更划算、更科学。

时间一长,各种各样的“加油小窍门”就在车主之间流传开来,听起来个个都头头是道,充满了生活智慧。

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有驾

但实际上,我们信奉多年的不少“加油常识”,仔细推敲起来,其实并不那么站得住脚,甚至可能对我们的爱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害。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把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很多车主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加油的时候,总希望把油箱加得满满当当,最好是加到油箱口能看见油面才觉得踏实。

当加油枪“咔哒”一声自动跳停后,他们往往还会要求加油员再慢慢地往里“补”一些,凑个整数,或是单纯觉得这样能让续航里程最大化,减少跑加油站的次数。

这种追求“圆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从车辆养护和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相当错误的做法。

汽车的油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铁皮桶,它设计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叫做活性炭罐,也常被大家称为碳罐。

它的作用,通俗点说,就是收集油箱里因为温度变化而蒸发出来的汽油蒸气,防止这些油气直接排到空气里造成污染。

等汽车启动后,这些被收集起来的油气又会被送回发动机里燃烧掉,既环保又节约。

这个碳罐一般都安装在油箱的上部。

如果您执意要把汽油加到油箱口,液态的汽油就很有可能顺着管路流进本该只处理气体的碳罐里。

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有驾

这就好比是把水灌进了我们用来呼吸的口罩里,后果可想而知。

一旦碳罐被汽油浸泡,里面的活性炭就会失效,导致吸附功能丧失。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您会发现车内外总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汽油味,而且油耗也可能莫名其妙地升高。

更严重的是,它会堵塞通气管路,使油箱内部压力失衡,引发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稳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汽油受热膨胀的特性会更加明显,加得过满的油箱很可能会有汽油溢出,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最科学也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当加油枪第一次自动跳停时,就停止加油。

这个“跳枪”的设计,正是工程师为您的油箱设定的一个科学的“饱腹”信号。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晚上或者凌晨去加油会更划算。

这个说法的理论依据是物理学上的“热胀冷缩”。

支持者认为,汽油是液体,白天气温高,汽油的密度会变小;而到了夜间,气温下降,汽油的密度会相应增大。

按照体积计费的加油方式,同样加一升油,夜里加到的汽油质量会更重一些,也就更“耐烧”。

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有驾

这个理论听起来无懈可击,但却忽略了加油站的实际运作情况。

加油站的汽油,都是储存在深埋于地下的巨大储油罐里的。

地下几米深的温度,常年都比较恒定,几乎不受地表昼夜温差的影响。

我们加油时,汽油是从这个“恒温地窖”里被抽上来,通过管道输送到加油机里的,整个过程时间很短,油温根本来不及发生明显变化。

即便有极其微小的温度差异,反映到您加满的一箱油里,可能也就相差几十毫升,这点量对于几十升的油箱来说,对续航里程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说晚上油价会便宜,这更是无稽之谈。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统一调控的,加油站没有权力自行调整价格。

所以,为了那一点点几乎不存在的“优惠”而特意熬夜去加油,既不科学,也完全没有必要。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汽油标号的选择问题。

很多车主觉得,价格贵的东西品质自然就更好,这个逻辑也被套用到了汽油上。

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有驾

看到95号、98号汽油比92号的贵,就想当然地认为高标号的汽油更纯净、动力更强,于是便出于爱护车辆的心理,给明明厂家推荐使用92号汽油的爱车“消费升级”,长期加注95号汽油。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汽油标号,例如我们常见的92、95、98,它所代表的并不是汽油的纯净度或者能量值,而是一个叫做“辛烷值”的指标,它衡量的是汽油的抗爆性。

所谓“爆震”,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在压缩冲程时,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在火花塞点火之前就因为高温高压而提前自燃了。

这种不正常的燃烧会与活塞的正常运动产生对抗,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并发出敲击声,长期如此会严重损害发动机。

汽车工程师在设计发动机时,会根据其压缩比来设定需要使用的汽油标号。

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对汽油抗爆性的要求就越高,就需要使用更高标号的汽油。

反之,如果您的车厂家就建议使用92号汽油,说明它的发动机压缩比用92号的抗爆性就足够了,您非要给它加95号的,并不会带来任何动力上的提升,反而可能因为燃烧特性不匹配,导致燃烧不充分,增加发动机积碳的风险。

所以,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翻开您的车辆使用说明书,或者打开油箱盖,看看上面推荐的汽油标号是多少,然后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加油,这才是对爱车最负责、最经济的做法。

另外,关于何时去加油,也有一种说法是等到油箱快见底,警示灯亮了再去,理由是这样可以让油箱底部的杂质和水分随着最后一波油被抽走,起到清洁油箱的作用。

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行为却可能给车辆带来严重的损害。

加油五大谣言揭秘,九成车主中招,第一条就骗了你多年-有驾

现在的汽车燃油系统设计已经很完善,油泵在吸油时本身就有滤网,可以有效过滤杂质。

而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燃油泵的散热问题。

汽车的燃油泵是安装在油箱内部的,它在工作时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而它就是依靠浸泡在汽油里来进行冷却和润滑的。

如果油箱里的油位经常处于过低的状态,燃油泵就会大面积地裸露在空气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转,会大大加速其磨损,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可能直接烧毁。

更换一个燃油泵总成的费用可不低,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清箱”想法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当油表显示剩余油量还有四分之一左右时,就应该安排去加油了,这样能确保燃油泵始终得到良好的冷却。

最后,还有一个听起来很聪明的省油技巧,就是每次只加半箱油。

理由是加满一箱油会增加几十公斤的重量,相当于多拉了一个人,车身重了自然费油。

从物理学角度看,减轻车重确实能降低油耗,但我们需要算一笔经济账。

一箱油的重量大约在40到50公斤左右,对于一辆自重一吨半以上的汽车来说,这减少的二三十公斤重量,对油耗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能还不如您清理一下后备箱里常年不用的杂物来得有效。

为了这点可以忽略不计的节油效果,您需要付出的却是更频繁地往返加油站的时间成本和路程油耗,同时也增加了因忘记加油而半路抛锚的风险。

综合来看,这种做法的弊远大于利。

比较推荐的加油方式是,日常在市区内行驶,可以将油加到油箱的七成到八成满,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续航,避免了频繁加油的麻烦,也适当减轻了车辆的负重,算是在便利性和经济性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