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这事儿越来越像抢白菜了?昨天零跑汽车的新增订单刷爆了朋友圈,周新增订单直接1.5万台,光是一个周日,还没到下午三点,就干出来5000台订单。这数字,不看还好,一看真有点让人怀疑人生:难道大家手里钱还那么多?还是这年头数字都已经不贵了?
我一直琢磨一个问题,咱们到底是被什么带动着去下单买这些车?真的就是因为喜欢?还是觉得买到就是赚到?零跑这波订单暴涨,除了咱们老百姓手不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深层原因?有些事儿,越想越觉得耐人寻味。
要说现在的买车市场,那可太卷了。每家汽车品牌,活像开了拼多多,不是“百亿补贴”,就是“价格腰斩”。谁还会像过去一样,攒个几年钱去买辆车?现在只要手机点一点,隔天就能开上新车。零跑的订单能上1.5万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太会搞爆款了。每一款车型几乎都能卖疯,零跑B01、B10、C10、C11,基本都是榜单上能数得着的王者。
不过,这种“造爆款”的能力,我感觉其实跟炒菜一个道理:入味与否,得看调料用得准不准。零跑这些大卖的车型共性是什么?性价比高,配置够硬,价格不虚头巴脑。说白了,就是大家觉得值,不会像某些品牌似的,挂个名头就猛薅你钱包。你要说创新设计、功能突破啥的,其实零跑没玩出特别花哨的概念,就把该有的都做得挺扎实。
但,爆款套路不是永远都能灵。就比如它那款C01轿车,定位在中大型轿车,按理说应该卖得不错吧?但实际上,销量那叫一个不上不下。为什么?因为这个级别的轿车,竞争实在太凶。旁边站着小米SU7,再来个小鹏P7+,还别忘了比亚迪汉,价格和尺寸各有千秋,消费者挑车的时候肯定要货比三家。零跑C01正赶上改款前夜,大家难免有点观望,怕买了就“淘汰”,谁都不愿意做冤大头。
这里其实藏着一个汽车消费的逻辑变化——咱们不再是一看到新车就蜂拥而上,而是变成了精挑细选,甚至能做个“价格狙击手”。你要是真有差异化、有诚意,咱们就愿意买账。否则,抱歉,一堆竞品跟你一比,同价同配置,还更潮,那咱为啥非要买你的?
这头,零跑还不忘继续“上新”,把年轻用户的胃口当重点开发。新车Lafa5马上要发布了,听说这车是零跑首次瞄准时尚个性的家伙,外观做得花里胡哨,运动感拉满,又SUV又轿跑但官方还要说是“轿跑”,这玩跨界的劲儿,看着挺新鲜,但说实话,现在谁家不是在打“个性牌”?你家设计师能玩明白,不等于顾客就认你的账。年轻人买车,除了图新意,更看重的是“酷”和“值”。你只靠造型,就敢喊高价,那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带来爆单的。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更深的现象:爆款潮流背后,其实是人们买车“高频、低门槛”的新消费习惯。三五年换一车已经不稀奇,两三年就折腾新款的也不在少数。厂商们借着补贴和贷款政策,搞得买车像买手机似的,说换就换。你还真别小看这个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玩意儿其实和之前咱们买家电、买数码,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以前大家觉得车是“大件”,踩起刹车,现在这些“新能源、新品牌”把门槛给干到了地板,谁还留恋过去那种慢慢存钱的时代?
说到这,我还想问个问题:咱到底是在选车,还是在选优惠? 你要说零跑订单爆了,那是不是他们的补贴、价格策略真的碾压了同级别其他品牌?其实,零跑这些年很懂怎么“抄底”用户心理。比如前阵子零跑B01猛推的时候,价格直接打到友商没脾气,配置还不打折,消费者不傻,直接用钱包投票。这才造就了现在一有新车就抢单的局面。
但是,这种“抢单”热潮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参与。有不少人其实在观望,甚至在犹豫。毕竟,汽车不像薯片,好吃就多囤两包。车买进来以后,还要考虑后续服务、保值率、二手市场口碑,还有那一堆“隐性成本”。零跑的“爆单”到最后能不能完全转化成实际交付,还真不好说。前几年有一些品牌吹得天花乱坠,到最后订单一砍,落地的没几辆。咱们也不能只看这个“天花板”的数字,而得看看交付、售后到底跟没跟得上。
说到这一层,我觉得零跑的优势和潜在隐忧其实都很清楚。好处就是“价格实在”,“配置厚道”,适合大多数普通家庭。隐忧嘛,就是如果你只会打价格战,只会像超市一样推新货,长期来看,用户会不会腻?你下一个月还怎么让人继续排队买?总不能一直靠打折吧?毕竟,最后大家买车还是要看品牌、看服务、看长远的“品控”。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年轻群体的消费信仰到底能支撑多少订单?零跑Lafa5主打年轻化,外观确实精彩,车身设计又轿又跑又SUV,赢得了初步关注。但年轻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看重标新立异,但是也要性价比和体验感够爽。一看没啥新玩意儿,或者价格不灵,立马就翻脸不认人。所以,零跑要是真想长长久久,不光是搞爆款,或者下一波的设计花活,还得在用户体验、售后服务、隐形福利上继续死磕。别一味地找“销量冲刺”,最后连口碑都跟着掉。
再回到这次的订单暴涨,你真觉得这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春天”到了吗?其实我认为,这更像是一波“行业洗牌”的预兆。谁家能真的抓住用户,谁就有资格坐稳“牌桌”;反之,只会“割韭菜”,最终被淘汰出局。零跑现在看起来风头正劲,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混战,抄作业都不打草稿的年代,最后还是得靠硬实力。
还有,别只看“爆单”,还得看看“剩单”。一时新鲜,一时追捧,但过阵子真到了拿车用车体验的时候,谁能确保不翻车?很多人买车前如同恋爱期,眼睛热乎乎,交房(交付时)一冷静,发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那种心理落差,就是很多品牌掉销量的死穴。零跑想做大做强,也得警惕“虚火爆单”带来的负面效应。
总结一下,现在买车就像谁家开了新的菜市场。谁家动态报价低,补贴多,大家就一窝蜂涌进去抢菜。但买完以后,菜要真新鲜、真好吃,不然下次你开摊,大家该去哪还是去哪。零跑的“爆单”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但究竟能不能变成持久的消费信仰,还得继续给“硬菜”,加足火候,别只给噱头。
日子还长,价格战也只是开始,零跑们能不能从一时“闪亮”变成百年“长青”,咱们看看交付之后,用户们的口碑到底咋说。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