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

先说说这理想10月销量吧,我翻了下数据,去年10月理想L6卖了2.58万辆,L7也有1.18万辆,全家桶差不多3.76万辆,加上其他车型,差不多是近5万辆。今年同月,L6跌成了不到1万辆,只有9680辆,i6也才破5千,5775辆。感觉差了一大截儿。这数据挺扎心,但也不完全出乎意料——毕竟i6产能还爬坡期,后面肯定得补回来。

不过有个小细节,我记得和个修理工说过,他那最近听到点流水线内紧张的消息,i6这车用料有点缩水,偷工减料的事儿还真不少,尤其是看不见的地方,塑料多了不少,这点粉丝心里应该没那么舒服。到底是用喊性价比高,还是得承认转型阵痛,还真有得掰扯。

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有驾

不信你看,i8虽然体量没L6大,但10月销量排第三,5749辆,表现还行。MEGA这边就惨多了,刚上升势头被上海那起大火给按了暂停键,销量明显打了折扣。相信有人也没忘,市场反应真的挺敏感。记得我一个朋友,刚提了一台MEGA,结果去朋友圈问我这车能不能安心开,售后怎么搞,直接懵了。

订单情况倒是挺反差——现在要订i6得排16到19周,i8也得等6到8周。看来纯电车型的订单还挺足,暴露了一点市场倾向:消费者开始慢慢往纯电跑,明显更看好纯电技术的而不是增程器。毕竟增程这块,理想L系列就被对手围剿得挺惨的。

我一度觉得L系列整体还能撑一撑,但最近和圈内几个供应链朋友聊了聊,发现他们确实在搞大动作。供应链那边压力山大,特别是电池供应商,理想要转成大电池+小油箱路线,想必不是说说而已。另外消息是,理想准备砍掉L7,推出L5,还有计划加个i5,售价定在16到20万之间,瞄准更入门的纯电市场,这更像是要彻底转型的信号。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挺乐观,想着理想的增程技术有它的生存空间,但眼下的局势让我得收收这个思路。市场的选择很直接:消费者和渠道对增程车型的热情明显在减弱。相比理想,其他车企纯电动车型在关键原材料和电池包上砸了不少钱,质量和耐用性看得见摸得着。

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有驾

供应链就好比烹饪,一锅汤里如果少了好骨头和新鲜配料,汤味儿肯定打折。理想过去十年用料缩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锅汤味儿确实没那么浓。客户买车不是买皮,买的是整体感受。边际效益递减,这点我在上个月和一位资深销售聊得挺忐忑,他说:客户坐过几款纯电,回来问我:增程这玩意还能信么?

这也让我想到,我手头还有去年底那笔笔记,理想车其实就外观创新多一些,里面的技术改进并没那么迅速。换句话说,外观圈粉容易,技术沉淀难。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消费者买车,其实是买一个承诺,尤其是电池安全和性能。

对了,有个没太细想过的猜测,这也是我朋友圈车迷提出来的:莫非理想急着推出大电池小油箱,就是担心增程电池老化问题不容易解决?毕竟纯电车寿命与电芯管理直接相关,增程加个发动机,逻辑和维修复杂度可加倍。

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有驾

说到维修,前几天一个维修师傅抱怨:增程那部分故障复杂得很,很多小毛病电工没法单独解决,管理难度大啊。这也影响了理想后来车的口碑和保值率,经济盘算里,每百公里的维修费估计高出同价位纯电,那可是大坑。

说来说去,理想L系列的销量下滑在情理之中。但换一个角度,纯电新手i5、i6、小排量电池方向也许能帮理想重拾消费者信心。毕竟买车的,不光是买了个代步工具,还是期待个能用得久又少折腾的家伙。

不过你说,这理想真的能在转型时期扛住供应链压力,完成换代吗?大电池成本不低,零部件供应链变动又快,渠道和用户的耐心到底有多少?就算开发出了L5、i5,体验和耐用性升级够不够跟上用户期待?

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有驾

我刚才还翻了下去年我写的文章,有句话说得挺中肯:车企转型就像厨师换菜谱,旧的招牌拿掉,新菜式还没火,一锅饭有点糊。这锅饭怎么翻身,有点悬。

不敢确定的是,理想能否在未来3~5年内把这份饭端到让用户满意的桌上。和竞争对手比,特斯拉、小鹏这样的纯电老炮已经在技术和市场里都打了不少基础了;反观理想,增程转纯电的这条路,看起来不会是铺满鲜花。

聊到这里,我倒是好奇,理想的真实用户,尤其在二三线城市,面对从增程转纯电,心态和接受度究竟如何?和隔壁那些纯电新贵相比,理想还能用什么硬核底牌把消费者留住?其实这问题挺值得琢磨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等我下一次实地走访理想店再说。)

同比看下理想10月的销量,发现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尤其是L系列增程车型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导致市场表现不佳-有驾

最后提醒你,我刚才随手打开理想i6的官方配置表,发现续航数据在同级别纯电里其实差距不算大,但用料和细节处理仍旧不及竞品。我甚至猜测,理想这部分是不是为了减少成本故意缩水?没办法,转型就是要忍痛割舍,这个洼地修不好的话,用户流失会更厉害。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