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铁上刷到一条新闻,差点没把我坐过站。
极星,那个曾经被吹上天的新能源品牌,半年才卖了69辆车。
你没听错,六十九。
一个月平均才十来辆,有时候干脆一个月一辆都没人要。
更离谱的是,每卖一辆,亏二十多万。
二十七万,人民币。
这哪是卖车,这是拿钱往火坑里扔。
它背后站着吉利和沃尔沃,两个大厂。
一个做生产,一个管设计,总部还设在瑞典,听着就高级。
刚出来那会儿,谁不说它是“车圈富二代”?
想干掉特斯拉,上市时候市值冲到两百八十亿美金。
现在呢?账上现金撑不到年底,负债比资产多出三十多亿美金。
李书福自己掏了两亿美元救场,说是“救命钱”。
可这钱,能撑多久?
它第一辆车叫极星1,十五万块起步,比Model X还贵十万。
全球限量五百辆,搞什么饥饿营销。
结果呢?五年都没卖完。
有人问,谁会花一百五十万买个没名气的新牌子?
后来干脆停产了,开个四年的“短命鬼”。
第二款叫极星2,想走量,定价三十万到四十六万,对标Model3。
结果一上市就出事,开一半车突然趴窝。
召回五次,车主笑说:返厂比OTA升级还勤快。
三年销量还不到Model3一半。
这哪是竞争,这是送人头。
之后又来来回回换定位。
一会儿做七十万的豪华SUV,一会儿又搞三十万的轿跑SUV。
下一款极星6据说要卖一百万,搞超跑。
我问你,你到底想卖给谁?
消费者都看懵了。
品牌没方向,产品没聚焦,连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谁。
最惨的是中国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一月卖五十六辆,二月六辆,三月一辆,四月五月直接零。
六月才勉强卖了六辆。
合起来六十九。
恒大恒驰都比它强二十倍。
连合资公司都撤了,中国业务直接收回去。
全国门店从三十六家砍到只剩上海前滩一家,还不能线上买,想试驾得先打电话预约。
管理层也乱得不行。
八年换了七任CEO,平均不到一年半就得走人。
一个说要直营,下一个就说改成经销商。
刚说要本土化,转头又把生产线搬去国外。
员工天天在等总部开会,瑞典那边比中国晚七小时,你反应慢三拍,市场早没了。
最气人的是,连活动物料都要从瑞典运过来。
一个中国发布会,大屏、展架、宣传册,全靠海运。
等货到,活动都结束了。
财务上早就崩了。
从2019年到2024年,亏了五千三百多亿人民币。
去年一年就亏两百亿。
一年亏一个亿,相当于每天烧五百多万。
沃尔沃都撑不住,甩了手,持股从四十八降到十八。
彻底不管了。
最后只能靠吉利来兜底。
李书福现在是大股东,占六成六。
可就算他再出手,两亿美元也不够撑太久。
到六月底,现金才七亿多,加了两亿,总共不到十亿。
可上半年又亏了十二亿。
亏得比存的还快。
欧洲市场还撑着,占了七成销量。
英国、德国、瑞士是主力。
但美国直接崩了,第二季度销量腰斩。
美国人现在就图个便宜,混动、燃油车最受欢迎。
你卖贵车?没人要。
问题根本没解决。
定位还在跳来跳去。
价格从三十万到一百五十万,全靠感觉定。
车型从轿跑到SUV再到超跑,根本没主线。
新品牌最怕的就是“广撒网”,最后谁也不信你。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竞争比手机还狠。
每年一窝蜂冒出几十个新品牌,价格战从年初打到年底。
可极星呢?既没做适合中国人的车,也没建懂市场的团队。
最后被市场淘汰,活该。
品控也没改。
极星2的召回阴影还没散,后面的新车也没拿出真本事证明自己变好了。
新能源时代,安全和可靠是底线。
你连底线都守不住,谁还信你?
我现在就想说一句:
极星现在就像个重症病人,
两亿美元只是止痛药,
治不了根本病。
它必须得放下“北欧贵族”的架子。
别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调性。
别再想着靠情怀和设计卖高价。
得真正低头看市场。
得懂中国人要什么,得知道用户怎么用这辆车。
可问题是,它还有时间吗?
现在这个状态,
连自己都救不了,
谁还能救它?
我挺好奇,
它到底能不能活到2025年底。
不是靠运气,不是靠老板输血,
而是真能做出一辆让人愿意买、敢买、放心买的车。
现在这个局面,
光靠情怀,是撑不住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