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8风波四起时 谁在支撑理想? 供应链的无声守护
**一、黑云压城:i8的“七日风波”
**
7月29日,理想i8以32.18万-36.98万元的价格正式亮相。
掌声未散,质疑已至。
首日,舆论直指配置策略:
Pro版无冰箱、无后排屏,智驾芯片用地平线J6M,电池来自欣旺达——用户痛斥“高价低配”,质疑理想用低配逼用户加价。
次日,营销再翻车。
官方发布的卡车碰撞视频中,乘龙重卡驾驶室变形严重,卡车厂商一句“被摆了一道”点燃全网,测试真实性遭拷问。
随后一周,攻击转向车主。
社交媒体涌现“理想车主抢充电桩”“违规停车”等内容,病毒式传播下,品牌形象被污名化。
资本用脚投票。
港股股价单日暴跌12.84%,市值蒸发300亿港元。
理想紧急应对:
8月5日,停售Pro版,Max版降价1万至33.98万,增配铂金音响,后排屏改为选装。
四天。
一场针对理想的“黑公关”风暴席卷全网。
**二、共进退:供应链的“战时状态”
**
当舆论喧嚣时,常州工厂的流水线未停一秒。
8月17日,首批i8如期交付。
背后是一张信任网络。
去年此时,i8本应上市。
但MEGA舆论危机后,理想毅然推迟纯电发布,投入20亿元重改i8尾部设计——白车身模具全数报废,供应链进度归零。
“改动周期一年起。”理想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坦言。
供应商却选择同行。
汇川动力张坪剑回忆:“双方甚至没多讨论,我们理解理想的困境。”
宁德时代、禾赛科技同样沉默支持。
欣旺达陈辉一语道破:“新能源市场,波动是常态。”
这份默契非一日之功。
2015年,李想亲自敲开博世大门,用“用户体验执念”打动对方。
2022年上海疫情,禾赛40名工程师驻扎工厂三个月,保供L9激光雷达,助其首月交付破万。
十年患难,铸就“理链”。
**三、铁索连舟:理想的供应链兵法
**
1. 共创会:把供应商变成“自己人”
“理想的人来开会,保安都不用查证件。”禾赛副总裁梁峰笑道。
宁德时代、汇川等核心伙伴,每年参与理想秋季战略会。
三方共创下一代产品痛点,拆解零部件需求——技术维度对齐三年,项目维度对齐每日。
需求页数?
“用‘页’计算,不是‘条’。”梁峰展示理想对激光雷达的千字技术文档。
2. 预测透明:N+1机制削峰填谷
理想PSM(部件供应管理)团队提前12个月交付全年销量预测,每季度刷新数据。
更关键的是:同步预测逻辑,而非冰冷数字。
波动来时,平台物料“削峰填谷”,定制物料平台化设计。
“电路板全系通用,库存风险降60%。”汇川胡厚盾解释。
3. 数据赋能:从管控到良率革命
理想要求供应商开放上游数据。
初时抵触,终见价值。
禾赛供应链良率从70%飙升至95%,因理想助其优化焊接工艺。
“数据躺电脑里无用,理想教我们激活它。”胡厚盾说。
**四、取舍之道:自研的“一猛子哲学”
**
理想对供应商管理极细,却非全盘掌控。
“科技公司必须轻资产。”供应链副总裁孟庆鹏定义核心逻辑。
准则:核心拉开差距的部件自研,其余外包。
•增程时代:联合汇川开发前驱五合一,因双电机布局需极致集成;
•i8纯电:自研后驱电机,更深入碳化硅模块——若外购电驱,自研芯片商业模式难成立。
“技术不搞透,半吊子必出事。”斯科半导体高贤总结。
理想质量红线刻入DNA:整车失效标准比行业严5-10倍(行业1/万台 vs 理想0.2/万台)。
**五、暗战未休:i8的真正使命
**
舆论战背后,i8承担战略佯攻。
华源证券数据冰冷:30万以上纯电六座SUV年销仅2.6万辆,渗透率不足5%。
理想i8月销4000-5000辆即算成功。
真正杀招在9月上市的i6。
定位25万级,标配激光雷达+5C超充+“冰箱彩电沙发”,剑指年销210万的20万+纯电市场。
“i8锚定价值坐标系,i6才是收割者。”策略浮出水面。
**尾声:风暴眼的定力
**
当黑公关编织“车主污名”,当碰撞视频沦为段子……
理想产线上,禾赛的激光雷达正装入车头,宁德电池包沉入底盘。
没有慷慨陈词。
只有预测表刷新时的邮件提示音,共创会议室里的咖啡渍,和模具厂彻夜的机床轰鸣。
——供应链无声的“进”与“退”,才是中国新能源暗战中最硬的底牌。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
抬头时有清晰的远方,低头时有坚定的步伐。”
——孟庆鹏致供应商信,2025年元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