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个梅赛德斯-奔驰1946年发布的广告语,真的是够嚣张:没有你的那三年,我真的好孤单。你听着就知道,这不是吹牛吗?相当于在说,汽车是我们发明的,别的厂都是后来赶来的,宝马奥迪什么的都还嫩着呢。
说实话,这话放今天听,多少有点夸张,毕竟汽车的诞生和发展不能单靠一个品牌说了算,但历史上的确是奔驰的前身戴姆勒和奔驰与卡尔·本茨这俩人在汽车发明上功不可没。宝马晚了点,创立于1916年,真开始做汽车是1929年。而且你知道吗,1946年那个时候奔驰刚从战后废墟里爬起来,敢这么说,有点狠。
我上次和一个老销售聊天,他说:奔驰啊,就是那种让你掏钱也买着安心的车。而且他特别提了一点,奔驰除了比宝马奥迪贵,没有别的毛病。这话挺有意思,放在同价位的豪华车里,也算是实操体验的总结。宝马奥迪讲操控买家爱,奔驰讲舒适与面子买家心,不过这也因人而异。
你有没有想过,奔驰在那个广告语里标明自己是汽车发明者,背后其实也是种供应链游戏的体现。研发就像煮一锅汤,要的不是猛火炙烤,而是火候与配方都得掌控精准。奔驰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材料供应链,以及多年积累的设计经验,整合得好,就能把车做得像艺术品一样。相反,豪华车的后起之秀宝马奥迪,在研发上更多像是调味师,要调整奔驰早已固定好的味道,想创新但又得跟着大盘游戏,受限不少。供应链里,一条小螺丝延迟,都能拖垮一季销量。
但是我得打个转弯,说句我刚才话有点大的。奔驰确实豪,但新能源时代来了,这老牌谁都得靠边站的味道慢慢淡了。没细想过,新能源会不会是奔驰早期研发体系最大软肋的反面证明?毕竟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底层技术没法同日而语,那种传统供应链和研发流程优势能持续多久?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回宝马,这名字真是中国市场取得妙。别看它在德国当豪华三驾马车里,位置次于奔驰,可在中国,宝马的酷炫和运动感,做得比奔驰现实。客户群年轻,买车更偏向驾驶乐趣。奥迪则更讲品牌科技感。汽车这东西,看似简单选品牌,其实心理战术够复杂。
我记得朋友开个宝马X3去4S店问保养,销售跟他说:X3你平时省油,保养费用大概一千两到三千块浮动,视配件更换。他说自己算了下百公里油耗,粗算毛成本大概得八毛到一块钱,算下来挺实惠。对比之下,老爷子开奔驰S级的邻居,保养费偶尔飙到五六千,他还骂人:买车容易养车难啊!
再说一个小情节,上个月去奔驰4S店,看到一辆E级静静地停那儿,服务员小声跟我说:这车虽然贵,但顾客满意度高,回头率你知道多高吗?有时候客户买了奔驰,还会特别强调‘这车开起来稳,坐着舒服,不像别家没那感觉’。这话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情怀,但情怀往往成了拿钱的砝码。
顺便跑题,劳斯莱斯那句话更逗:不可否认,劳斯莱斯是一个伟大的品牌,但他看见的第一辆汽车——叫奔驰。听着有够霸气的。这也反映了德国车企间的那种复杂关系,宝马奥迪和奔驰的历史纠葛,差点被奔驰收购的内幕,其实连老本家霍老爷子当初都给奔驰打过工。这不是简单的竞争,更像家族间的戏码,是吧?
我有点嫌麻烦,但面对同价位的豪华车,买家谁没点纠结?尤其是供应链断层导致的交付延迟,有时候真让人愤怒。销量掉了,厂商又得顺着客户心理,频繁折扣,像是打仗输了还得赔钱安慰部队。
顺便猜测一条,奔驰未来如果彻底转型电动,会不会失去那种稳重的老干部气质?我没细想过,但感觉电动车对品牌个性和客户体验冲击大得很,尤其是奔驰这种品牌历史多重叠加的老牌子,不知道你怎么看?
奔驰这品牌就像德国最漂亮的女孩,气质和身份感摆在那儿,谁不羡慕?但是靠这身份感,踏实过日子?能不能跟得上新能源浪潮,还得拭目以待。
话说,这段先停这里,大家买豪华车,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颜值、技术还是那种说不出的心理安慰?]]>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