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老车迷感觉像是等了好久的连续剧终于更新了,那就是smart这个品牌,正式宣布要把他们最经典的两座小车给带回来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头都犯嘀咕:当初不是你们自己说要造大车,又是SUV又是越野的,怎么这会儿又想起来自己是造小车起家的了?
这来回折腾,到底图个啥?
其实啊,这背后的一系列操作,还真不是瞎折腾,而是一步一步算计好的,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smart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
咱们得先说说smart这个牌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一提到smart,绝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肯定是一个方头方脑、两个座位、在城市里见缝插针到处乱钻的小不点儿。
没错,这就是1998年诞生的第一代smart fortwo。
当时这车一出来,简直就是为欧洲那些路窄车多的老城区量身定做的。
你想想,别人还在为找个车位愁得抓耳挠腮的时候,开smart的司机随便找个空隙就能停进去,那种潇洒劲儿,让它迅速成了一种时尚潮流的象征。
这么多年下来,这款小车在全球卖了两百多万辆,它不单单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成了一种城市文化的符号。
可是,时代变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所有车企都得转型。
smart也一样,在梅赛德斯-奔驰和咱们中国的吉利汽车联手之后,新的smart品牌诞生了。
新公司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接下来造什么车?
如果还抱着以前那款两座小车不放,能活下去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造一辆好的纯电动小车,技术难度和成本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得多。
你别看车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要在那么点空间里,塞进去足够跑个三四百公里的电池,还得保证车身结实,碰撞安全,再加上各种智能化的设备,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如果卖得贵了,消费者不买账,觉得花十几万买个两座小车不划算;如果卖得便宜,车企自己又得亏本。
所以,smart的首席执行官佟湘北也说过,开发超紧凑的纯电动车,比造中大型车要复杂得多。
其次,咱们得看市场喜欢什么。
现在国内市场最火的是什么车?
是SUV。
空间大、通过性好、看起来气派,能满足一家人的出行需求。
对于一个刚刚重组、需要尽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新品牌来说,迎合主流市场的需求,先造大家最愿意买的车,无疑是最稳妥、最聪明的选择。
所以,我们看到了smart #1,一辆紧凑型纯电SUV,上市后销量相当不错,一下子就帮smart打开了局面。
紧接着,又推出了造型更运动的smart #3,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线。
甚至,他们还展示了尺寸更大的smart #5,瞄准了那些喜欢周末去郊外露营、追求户外生活方式的人群。
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很多老粉丝心里挺不是滋味,感觉smart“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小巧玲珑的城市精灵了。
网上“还我两座smart”的呼声一直没停过。
而smart官方其实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在用#1和#3这两款主流车型成功地赚到了钱、打响了名声、稳住了阵脚之后,他们终于有底气和实力,去做那件最能代表品牌灵魂的事情了。
于是,就在9月2日,官方正式宣布,全新的两座纯电小车——smart #2,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在2026年底全球首发。
这个消息,就是对所有老粉丝期盼的最好回应。
这说明smart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只不过在实现理想之前,得先解决吃饭生存的现实问题。
那么,这款即将回归的smart #2,和以前的老款有什么不一样呢?
区别可太大了。
它不再是以前那种烧油的小车,而是一款基于全新纯电动架构开发的车型。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它从设计之初就是一辆纯粹的电动车,整个车身结构、底盘布局都是为了电池和电机服务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内部空间和安全性,而不是像有些车那样,在原来的油车架子上硬塞一套电池电机进去。
而且,这次的设计还是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团队亲自操刀,保证了它在设计感和品质感上,绝对是同级别里的顶尖水平。
从官方公布的侧面剪影图来看,虽然看不清细节,但那个经典紧凑的车身比例还在,车门面积很大,方便上下车,车顶到车尾的线条也很流畅,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款车将在中国生产,然后卖到全世界。
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咱们中国现在汽车工业的实力。
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代工组装了,而是利用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最完整、最先进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可以说,是吉利的技术和工程实力,加上奔驰的设计和品牌影响力,中德双方的优势互补,才让这款全新的纯电两座小车得以重生,并且能够以一个有竞争力的姿态走向全球市场。
这么一来,smart整个品牌的产品布局就非常清晰了。
smart #1和#3,是面向大众市场的“主力部队”,负责在城市SUV这个最火热的战场上打拼;smart #5,是“特种部队”,用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性能(比如它要搭载的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行业顶尖的47.26%),去满足人们对长途旅行和户外探险的向往;而压轴回归的smart #2,则是品牌的“精神图腾”,它代表了smart最核心的品牌价值——用最聪明的方式解决城市出行问题。
你看,从灵活小巧的城市代步车,到满足家庭日常的SUV,再到能带你去远方的探险车,smart的产品线现在覆盖了从A级到中型SUV的多个主流市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它先通过做大,让自己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然后再回过头来做小,去回应那些最忠实粉丝的情怀和期待。
这一大一小的轮回,不是反复无常,而是一个品牌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的成熟表现。
它用行动告诉所有人,smart的价值,从来不在于车身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一直在为解决城市出行问题而思考和创新。
对于那些一直念叨着“要是smart再小一点就好了”的人们来说,现在官方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也很肯定:“没问题,我们回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