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

一说到买车,特别是轿车,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问题是:“我得买多大的级别才显档次?”或者,“是不是贵的就一定级别高?”还真别急着下结论。似乎咱们都在某种潜移默化的误解里打了多年车市的酱油。这车的“级别”到底怎么分,怎么判断,怕是连很多老司机都一知半解,更别说被4S店销售一忽悠,整个就乱了分寸。

先问个问题:到底啥叫车的级别?这玩意是谁定的?有啥用?我琢磨半天,其实普通老百姓对“级别”的理解,大多还是跟着价格标签和品牌名气走。看见奔奔驰宝马就自动加三分尊贵,看到自主品牌的小车就直接归类为代步工具,一个“方向盘”按着两个天差地别的社会分层。不过这其实是个虚火。要是按照价格和品牌混着看,奔驰A级可能比帕萨特卖得还贵,是不是奔驰A级就一定高于帕萨特级别?其实咱们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真正靠谱的分级方式,其实是有一套国际上比较认的硬杠杠。你甭管广告怎么吹,也甭管销售小哥递茶多真诚,最后一锤定音还是那几个参数:轴距和车身尺寸。往简单了说,轴距就是前轮到后轮的距离,车长就更明白,一个前脸儿到屁股的距离。这俩东西一测量,车到底是A0、A、B、C、D甚至A00,全都出来了,掰着手指都能算明白。只不过,这事儿咱们普通人少有人细扒。

硬邦邦的数据听起来冰冷,但正是这些参数给了轿车分级的科学依据。行业内其实分得很细,从最小的A00级、A0级到A、B、C,再到D级,一路升级打怪。小到像奇瑞QQ、Smart那样的小可爱,就属于A00级,真是城市通勤拐弯抹角的利器;稍微大点的像本田飞度、大众Polo,是A0级。再往上走,紧凑型的卡罗拉、朗逸—这算A级,已经是全国家庭的梦想入门车。像本田雅阁、凯美瑞这种中型厮杀,属于B级;豪华点的奥迪A6L、宝马5系归C级,再顶级的奔驰S、宝马7系,那就是D级了,妥妥的老板座驾。

问题就来了,绝大多数人买车都想着“多花点钱能买个大级别车”,可实际上市面上的“高价入门”和“低价豪华”把大家绕晕了。有些人跑去买奔驰A级,觉得是大牌子,必须高于大众迈腾,但你真查查迈腾的轴距2.87米,比奔驰A级大一截,空间也宽敞;奔驰A级的轴距顶多2.73米,论车内空间、底盘规格,还真不能和迈腾一较高下。买奔驰A的钱,甚至只能买个“品牌光环”,未必真买到级别升级。很多人吃亏,全在这一步上。

设想下,有时候你逛商场,看见LV的零钱包与某些国产大包一个价,难不成零钱包装下的“气场”比大包高?买回来能塞进去的实际上就一堆钢镚。这种心理在买车上也同样盛行。大家一口咬定只要贵就是高级,结果买了个有情怀没级别的“心理按摩器”,还觉得“只要心态好,A级也是小奔驰”。但自己别扭不别扭,坐家里太清楚。

再一个“误区”是,最近一阵新能源汽车火了之后,车厂们开始疯狂加长轴距。不少人见到比亚迪汉的轴距比不少合资B级还长,心里有点飘了,觉得是不是分分钟迈进C级。其实反过来琢磨,这套轴距和级别的关系,早就被各家“加长”惯坏了。你轴距再长,底盘、平台、车身结构没质变,它还归属于本来的级别。要不然宝马3系那种叫Li的长轴版早就成C级了,人家还是规规矩矩的B级。为啥?底子决定了“级别天花板”,扯不高也蹦不远。

有意思的是,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新能源改变世界”。可是对于轿车分级标准来说,新能源更多是“换壳不换心”。就拿特斯拉Model 3来说,轴距达到了2.87米,跟迈腾差不多,但业内一样规它是B级。即使加了电池,加了智能大屏,价格做上去了,那也是B级壳,带点科技皮。在新能源时代,重点反倒回到了尺寸和智能化配置上,但“级别”,依然没被动摇。

再多想一步,你说现在车厂花样百出,各种营销套路,把“精英”、“运动”、“尊享”这样的词往各级别车型上贴,仿佛整治市场的还得是销售话术。可你真的想知道这车是什么咖位,一定不能光听盘中菜色,你得看厨房那套硬指标。最好别问“到底B级和C级差啥”?直接去比比轴距、车长、平台甚至结构刚度这些数,如果扭转刚度、电池平台、车重这些指标一致,那级别八九不离十。一些“伪高端”车就是在这些细节上栽的跟头,号称豪华,结果一测扭转刚度比同价日系差一大截,只能算个噱头。

不过说到底,分级这玩意是参考,不是圣经。你通勤、接娃用,买A0或者A级就够用,实用省油,还养得起。家庭小老板或者喜欢空间宽敞的,B级正合适,要气场、要谈项目、要面子,那C级、D级花钱也讲究。别老想着花多少钱升个级,最后选了不合适的,那才叫钱打水漂。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轿车分级咋来的,轴距和空间怎么算,品牌和价格有啥误区-有驾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提一句,买车别被“高大上”的字眼唬住,更别被价格和品牌裹挟了判断。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回到源头,看车轴距多少、车身多少、家里有几口人、要跑什么路,拿你的实际需求对号入座。别让面子绑架了生活,也别让广告忽悠了钱包,啥级别买啥舒服,才是正路。

看似简单的分级,背后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其陷在品牌和营销的羊圈里做数据流量,不如用一套直白的逻辑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多大?空间、动力、配置哪个最值钱?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你的钱能让你和家人舒服到哪一步。如果非要追级别,那赚的钱、付出的油费、维修的成本可就都是你的。而如果理性看待分级标准,你会发现,市面上多的是高性价比的“真A”“真B”“真C”,要的只是一双识货的眼。不然被引导着花了冤枉钱,还觉得攒了面子,这才是最大的套路。

谁说分级之上还有等级?买最适合自己的,不被分级“分了家”,这才是真正会买车的正解。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