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子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也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一方面,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卖得是真火,销量数据噌噌往上涨,放眼全球都找不到对手,甚至把美国、日本、德国这几个老牌汽车强国的销量加起来都比下去了。
按理说,这应该是天大的好事,相关公司的股价也该跟着一路高歌才对。
可现实却有点拧巴,像赛力斯这样和华为深度合作的明星企业,在香港一上市,股价没涨反倒跌了不少,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咱们的汽车真的强到可以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和特斯拉了,还是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被人家外国资本看穿了什么弱点?
咱们先从那个让股价波动的直接原因说起,就是有家叫花旗的外国大银行,发了份报告,不太看好赛力斯。
报告里提了三个理由,说赛力斯用的增程技术有点过时,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而且旁边还有比亚迪、吉利这些强大的对手,竞争压力太大。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如果我们放下报告,去真实的市场里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情况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先说那个增程技术。
几年前,很多人还觉得这技术就是个过渡,不算纯粹的电动车。
但现在呢?
市场给出了答案。
老百姓买车最怕啥?
不就是怕开到半路没电了,找充电桩比找厕所还难吗?
增程车恰好解决了这个最大的痛点。
平时在城里上下班,就用电,跟纯电车没两样,又省钱又环保;真要跑个长途回老家,它还能烧油,一点里程焦虑都没有。
你看,连以前一直坚持做纯电的小米、小鹏现在不也开始做增程车了吗?
这说明市场和用户是认可的。
而且,赛力斯真正的王牌,并不仅仅是这个增程器,而是背后那套由华为提供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有多厉害呢?
数据显示,问界车主里面,有超过九成的人,平时开车都愿意打开辅助驾驶功能,这个使用频率比特斯拉高出好几倍。
这些车在路上跑了总共几十亿公里,系统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成功避免了上百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
这就好比有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司机,在云端24小时不休息地帮你看着路,不断学习进步。
这才是赛力斯敢于挑战未来的底气所在,也是他们有信心在2026年成为全球第一家L3级别智能驾驶汽车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公司的原因。
再说车型老旧的问题,这个说法可能对中国车企的“速度”有些误解。
现在国内新车的迭代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就拿问界来说,M8这款车上市没多久就卖了十几万台,更高端的M9更是成了抢手货,据说在技术上领先了奔驰宝马同级别的车好几年。
而且,新车计划排得满满的,新款M7、M9的大师版、还有全新的M6,甚至连轿车、越野车、MPV都已经在路上了。
这种快速响应市场、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至于竞争,比亚迪和吉利确实非常强大,但在三四十万以上的高端SUV市场,赛力斯问界凭借其鲜明的“智能化”标签,已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和对手们并不是完全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车卖得这么好,技术也领先,为啥财报上的利润看着不高呢?
这就涉及到一种更长远的眼光了,可以称之为“用今天的利润换取明天的发展”。
这就像一个家庭,不是把每个月挣的钱都花光,而是省下一部分钱去投资孩子的教育,或者为将来买一套更大的房子做准备。
车企也是一样。
你看比亚迪,虽然利润有波动,但一年在研发上投入了好几百个亿,这就是在为未来的技术优势打基础。
赛力斯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建设更多的销售门店和提升服务体验上去了。
现在你去很多大商场,会发现问界的店面越来越多,装修得也越来越气派,甚至一些以前专门卖奔驰宝马的经销商,现在也转过来卖问界了。
更有意思的是,国内最大的豪华车经销商集团,还专门采购了一千台问界M9,给那些原来开奔驰宝马的车主在车辆维修保养时当备用车。
这一招,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这些高端用户:我们的产品,已经有实力和你们以前开的豪华品牌掰手腕了。
这种战略性的投入,短期看是花了钱,但长期看,是在构建一个更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护城河。
当然,一个企业要想走得远,光靠营销和渠道是不够的,核心还得是技术。
赛力斯的技术实力,可以说是在默默地构建一道很深的“护城河”。
比如,他们有一种叫“一体化压铸”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超大型的机器,像做饼干一样,一下子就把复杂的车身结构给压制成型了。
这样做出来的车身,不仅更坚固、更轻,而且生产效率极高,据说三十秒就能压好一个。
这种技术门槛非常高,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单一车型足够大的销量才能支撑,一旦形成优势,后来者就很难追赶。
再加上他们和华为一起打造的超级工厂,无论是规模还是智能化程度,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而在大家最关心的智能化领域,华为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更是关键。
从能让大卡车十几分钟就充满电的超级快充技术,到越来越聪明的自动驾驶系统,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已经不只是简单地你提供零件我来组装,而是像一个“最强合伙人”,共同在定义下一代汽车该有的样子。
在国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后,把车卖到全世界去,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赛力斯这次上市筹集的资金,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拓展海外市场。
他们的计划是,未来几年内,在欧洲、中东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的腹地,开设上百家体验中心,并且还要和华为一起,把超级充电网络铺设到海外的主要高速公路上。
这不是凭空想象,赛力斯的母公司早年就有在海外七十多个国家卖车的经验,海外的工厂也已经准备就绪。
可以想象一下,当一辆设计前卫、智能化水平极高、并且不用担心充电问题的中国品牌汽车,出现在德国或者法国的街头,会对当地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奔驰宝马的消费者,带来多大的冲击。
这不仅仅是卖出去一辆车,更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全新形象和实力。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们最开始的那个问题,赛力斯的股价短期波动,更多的是资本市场的一些短期情绪和对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不理解造成的。
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会发现中国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像赛力斯这样的企业,通过在技术上的深耕、战略上的长远投入和全球化的布局,正在一步步积累超越传统豪强的实力。
未来五年,随着L3、L4级别的高级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和普及,汽车的核心价值将不再仅仅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聪明的“大脑”。
到那时,谁掌握了核心的智能技术,谁就有可能重新定义高端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眼前的市场波动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我们正在见证的,可能是一个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全新时代的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