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

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考虑十万块钱左右的新能源车,心态确实变了。

以前可能是觉得有个车能遮风挡雨,续航过得去就行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就好像去馆子吃饭,不光要求菜好吃,还得看环境好不好,服务员态度怎么样,甚至碗筷干不干净都得瞅瞅。

买车也是一个道理,续航和动力这些是基本功,必须扎实。

但除此之外,车子聪不聪明,中控屏幕用起来顺不顺手,能不能跟我的手机无缝连接,后排空间够不够大,坐着舒不舒服,这些以前觉得是“附加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必考题”。

特别是预算有限,想花小钱办大事的朋友,更是把每一分钱都盘算得清清楚楚,要求自然也就更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多车企都觉得头疼,因为成本就摆在那儿,想要面面俱到实在太难了。

要么为了保证长续航,用了大电池,结果车内空间被挤占,内饰用料也得省着来;要么为了堆砌科技感,弄个大屏幕,结果底盘调校一塌糊涂,开起来毫无质感。

消费者想找一款不偏科的“全能选手”,在十万这个价位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就在大家觉得这事儿挺难办的时候,上汽名爵这个牌子,带着一款名为MG4 EV的纯电车悄然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并且很快就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标准严苛的欧洲市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就不禁让人好奇了,一款来自中国的十万级电动车,凭什么能让见多识广的外国人都愿意买单?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它到底有什么真本事,能解决掉消费者那些挑剔又实际的需求?

要说这款车最引人关注的,可能还得从它的“心脏”——电池技术说起。

对于电动车,大家心里总有几个疙瘩:一是怕不安全,新闻里电池自燃的画面总让人心有余悸;二是怕冬天续航打折,满电出门跑不了多远,心里没底;三是怕充电慢,在充电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耽误事儿。

MG4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被称为“魔方电池”的技术,深究起来,它属于半固态电池的范畴。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理解起来很简单。

咱们可以把传统锂电池里的电解液想象成一袋“水”,这袋水在剧烈碰撞或者高温下,容易破裂、泄漏,从而引发危险。

而未来的全固态电池,就是把这袋“水”换成了一整块“冰”,理论上非常安全,但目前技术还太贵,离我们普通人还很远。

MG4走的则是一条非常聪明的中间路线,它把电池里的“水”变成了“果冻”一样的凝胶状物质。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安全性的提升。

果冻总比水要稳定得多,不容易流动,即便电池外壳受到损伤,它也不会像液体一样瞬间流得到处都是,这就从根本上大大降低了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燃烧的风险,让车主开着更安心。

其次,它有效缓解了“冬季焦虑症”。

传统液态电解质在低温下活性会变差,就像人冷了不想动一样,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续航里程缩水。

而这种凝胶态的电解质天生就更耐寒,在零下低温环境中,电池容量的保持率依然能有不错的表现,让北方的朋友在冬天用车时也能更有信心。

更关键的是,这种结构更稳定的电池,能量密度也做得更高,电池包的厚度被压缩到了惊人的110毫米,这在整个行业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薄。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大小和重量下,它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能,为长续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而这个超薄的电池包,不仅仅是为了续航,它还带来了一项颠覆性的车身结构创新,直接关系到我们坐进车里的实际感受。

这项技术叫做CTB,也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过去的车,车身是车身,电池是电池,电池包就像一个大铁盒子,被额外地挂在车底盘下面。

这样做不仅笨重,还抬高了车辆的重心,并且会侵占车厢内的垂直空间,导致很多电动车的地台都比较高,后排乘客坐着得蜷着腿,很不舒服。

MG4的CTB技术,则是把电池的上盖直接做成了车厢的地板,让电池包本身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参与整个车身的受力。

这就好比把一个外挂的背包,变成了身体的脊椎骨,让整个结构更紧凑、更坚固。

这种设计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车内空间被极大地释放了。

因为地台可以做得更低更平,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官方数据显示其后排纵向空间达到了984毫米,这对于一款车长四米二多的小车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能和一些尺寸更大的A级甚至B级车相媲美。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这意味着,即便是坐满人,后排的朋友也能有一个舒展的坐姿。

此外,这种一体化结构还带来了另一个惊喜,那就是操控性的提升。

由于电池这个最重的部件完美地融入车身底部,整车的重心被降到了极低的位置,再加上它采用了后轮驱动的布局,并且实现了赛车级的50:50前后重量分配,开起来的感觉完全不像一台普通的家用代步车。

它的转向灵活精准,过弯时车身姿态非常稳定,底盘给人一种紧致扎实的感觉,充满了驾驶乐趣,这在同价位的家用车中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除了开起来的感觉让人惊喜,坐进车里用的体验,MG4也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那个被很多人抱怨的车机系统。

如今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反应飞快,操作丝滑,可一坐进车里,面对那个反应迟钝、界面老旧、功能单一的车机屏幕,总有种从现代穿越回过去的感觉。

很多车所谓的智能互联,无非就是个简单的手机投屏,体验并不好。

MG4则选择了和手机制造领域的专家OPPO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了一套手车互联系统。

MG4仅售10万,颠覆电动车,创新超想象-有驾

这套系统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投屏”,而是从底层打通了手机和车机的壁垒,可以共享硬件、共享数据。

这就让车机的使用体验发生了质变,操作起来就像用一台旗舰手机一样流畅,而且它不挑手机品牌,无论是OPPO、华为、苹果还是其他安卓手机,都能实现无缝连接,让智能体验不再是某个品牌用户的专属福利。

当然,一款好车不仅要有硬核科技,还得在日常使用的细节上足够贴心。

MG4在这方面也考虑得很周到。

比如它的后备厢,采用了同级别里很少见的三层可调式设计,盖板可以放在不同高度,既能形成一个平整的储物平台,也能下沉以获得最大的装载空间,非常灵活实用。

另外,它还特别关注到了女性用户的需求。

全车玻璃的紫外线阻隔率高达99.9%,相当于给全车做了一套“物理防晒”,夏天开车也不怕被晒黑。

主副驾驶的遮阳板上都配备了带柔光灯的化妆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却能在很多场景下给女性车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心情。

这些细节之处的用心,体现了品牌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洞察和关怀。

综合来看,从核心的电池安全与性能,到创新的车身结构带来的空间与驾控,再到流畅的智能交互和贴心的细节设计,MG4确实在十万这个价位上,给出了一个相当全面且均衡的答案,它没有明显的短板,几乎把消费者关心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同级领先的水平,也难怪它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